正確認定單位犯罪,對于維護法律的尊嚴,實現我國刑法的目的和預防單位犯罪均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實踐中單位犯罪的情況一般比較復雜,罪與非罪的界限很難區分,往往涉及一些群眾極為關注,社會非常敏感的問題,而且關系到發案單位職工的切身利益。所以在認定單位犯罪時應特別慎重。
1、認定單位犯罪,應對主客觀要件進行全面審查首先,審查該行為是否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如果行為不具有社會危害性,那么該行為就不夠成單位犯罪;同時,還要審查該行為是否是法律所規定的構成單位犯罪的行為,如果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即使行為具有社會危害性,也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其次,審查該行為在主觀是為單位謀取非法利益或維護單位局部利益還是為個人謀取非法利益;如果不是為了單位的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實施犯罪行為,即使以單位名義,也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再次,審查該行為在客觀方面的表現。單位犯罪在客觀方面要求必須具備單位領導的決策行為和直接責任人員的實施行為。如果只有決策行為,而沒有具體的實施行為;或者只有具體的實施行為,而沒有決策行為或事后的追認,都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比如在一起行賄案件中,行為人雖然是為了給單位牟取非法利益,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行為,但我們還應審查其行為是否經過單位決策,如果單位沒有實施決策行為或者事后也沒有予以追認,那么,只能認定行為人構成行賄罪而不能認定其為單位行賄罪。
最后,認真審查犯罪主體資格。犯罪主體是具體承擔刑事責任的人或單位。在認定單位犯罪時,我們要正確理解其是否可以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在我國刑法界對于私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能否成為單位犯罪的主體爭論很大,一種是否定說,一種是肯定說。筆者傾向于否定說,因為,無論是私營企業還是外商獨資企業其成立的宗旨和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所有者營利,也就是為了個人牟利,而這些企業的行為往往都是個人行為,同時我國《刑法》規定的有些犯罪的刑罰對于單位犯罪的處罰要比自然人輕,如果把私營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也作為單位犯罪的主體,將不利于實現刑罰的目的和打擊犯罪,也不利于區分自然人犯罪和單位犯罪。所以,在認定單位犯罪時要對主體進行認真的審查。
2、正確認定共同犯罪雖然單位犯罪要求是為了給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由單位集體決策或負責人決定,由本單位人員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但并不一定全部犯罪活動都是由本單位人員實施的,也存在單位與單位之間、單位與自然人之間的共同犯罪問題。因此,在司法實踐中要注意對單位犯罪共同犯罪的審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地死亡賠償
2021-01-07遺產糾紛案件律師費如何確定
2020-12-14賣豬不開檢疫票如何處罰
2021-01-03擔保協議不寫借款人可以嗎
2021-01-20建筑工傷的勞動關系在停工留薪期間可以解除嗎
2021-01-31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集體土地征收與補償
2020-11-15關于沈陽的賠償金和經濟補償金
2021-01-10勞務合同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1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經紀及管理合同是委托合同嗎
2021-03-05玻璃單獨碎險是什么
2021-03-09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適用
2021-03-07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1-17意外死亡保險理賠的標準
2020-12-04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什么時候保險理賠不需要保單
2020-11-26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施工承包合同爭議的解決方式有哪些
2020-11-19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認糾紛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