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圍的條件有哪些
1、主體條件。
過失共同犯罪的主體必須是二人以上,而且各行為人必須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一個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和一個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或一個由刑事責任能力和一個無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不可能構成過失共同犯罪,這一點實事上同共同故意犯罪完全相同。
李*授認為:“對共同過失犯罪主體的身份應該作出適當的限制,即定為法律的規定或職務、業務的要求負有某種特定注意義務的人。而一般的基于某種巧合,二人以上共同過失導致某種危害結果的情形,不以共同過失犯罪論處。”我認為這種觀點事實上縮小了過失共同犯罪的范圍,不利于正真減少這類犯罪的發生,,不僅不利于遏制過失共同犯罪,而且不利于刑法社會保障功能的實現。因為共同注意義務的來源不僅僅是法律的規定或特定職務、業務所要求的,還包括法律行為所要求的共同注意義務、先行行為所產生的共同注意義務、生活習慣和常理所要求的共同注意義務;所以我們不能將過失共同犯罪的主體局限于法律的規定或職務、業務的要求負有某種特定注意義務的人。但是對職務、業務上的過失共同犯罪和普通過失犯罪,在定罪量刑上應當有所區別,處罰原則上要加以區別不可以一概而論。
2、二人以上的行為人都有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行為,且該共同過失的行為導致了危害結果的發生。
二人以上的行為方式可以是共同作為、共同不作為,也可以是作為和不作為的結合。在各行為人之間存在違反共同注意義務的行為是過失共同犯罪成立的客觀基礎,共同過失行為是指在共同犯罪中各行為人不僅自己沒有履行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義務,而且也沒有能夠履行促使其他人履行防止結果發生的義務,由于各行為人共同的作為或不作為導致了危害結果的發生。眾所周知過失犯罪以結果的發生為必要條件,因此過失共同犯罪和單個過失相同也要求法定危害結果的發生,否則就不構成犯罪。共同的危害結果是過失共同犯罪的關鍵所在,就只有危害性的共同過失行為本身來看,它的危險性顯然還是一種可能性,但就過失行為所造成的社會危害結果看,這種危害結果由可能性轉化為現實的客觀損害。過失犯罪是結果犯,因此危害結果的發生是確定刑事責任的客觀基礎,危害結果沒有發生刑事責任就無從談起,只有發生法律規定的危害結果才能根據一定的標準追究各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過失共同犯罪也是如此,每個行為人的過失行為相互作用共同造成一個危害結果,這是成立過失共同犯罪的客觀基礎。
各行為人過失行為與危害結果的發生具有刑法上的因果聯系,共同過失犯罪只有共同過失行為引起共同危害結果發生的基礎才能成立,即每個過失行為都和危害結果具有因果聯系,過失行為作為一個整體對危害結果負責,各行為人的行為不可分割。盡管在司法實踐中有些案件中因果聯系無法查明,但是不等于說因果聯系客觀上不存在。
3、主觀要件。
二人以上的行為人主觀上必須都是過失,共同懈怠了共同注意義務。過失犯罪必須具有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的過失心理態度,只有共同過失才使得各行為人的行為連結成為一個統一整體,使得各行為人主觀罪過具有內在一致性,各行為人主觀上不論是過于自信還是疏忽大意的過失,只要造成嚴重危害結果的情況下均不影響過失共同犯罪的成立,但是各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所抱的心理態度必須基本相同。這里需要說明的是在過失共同犯罪中各行為人主觀上雖然不存在共同故意犯罪那樣的意思聯絡,也不存在共同犯罪目標的指引,但是在過失共同犯罪中各行為人對待共同注意義務存在共同心態,各行為人都應該自己注意并促使其他的共同行為人加以注意,從而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但是各行為人多沒有加以注意,以致產生共同不注意。各行為人都不加重視的共同心態下懈怠共同注意義務的履行存在相互補充的心理,助長了對方的不注意,導致危害結果的發生。行為人之間的意思聯絡表現為行為人懈怠自己的注意義務而希望他人履行或放任他人和自己一起懈怠這種共同注意義務。這種意思聯絡雖然不同于傳統共同犯罪理論的犯意溝通,但是這種意思聯絡能相互促進,強化對方不履行共同注意義務的作用。這就使得過失共同犯罪也具備了共同犯罪的主觀基礎。
4、核心要件。
行為人之間具有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共同注意義務。本文所探討的果實共同犯罪是二個以上的行為人負有防止危害結果發生的共同注意義務,由于全體行為人的不注意以致危害結果發生的一種共同犯罪形態。那么何謂共同注意義務?日本學者大*仁指出:“共同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注意是不夠的;對其他同樣的行為也應當顧及。”我認為林*授對共同注意義務的定義是比較科學完整的:“各行人不僅負有防止自己的行為產生違法結果的義務,而且負有督促其他與自己活動有關負有相同注意義務的人,注意防止發生違法結果的義務。換言之,這種共同注意義務,從共同的含義講是相互注意、相互協作、相互關注的義務。”林*授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對共同注意義務予以界定。共同注意義務不僅表現在相互遵守上,而且還表現為內容的共同上。為了更好的說明共同注意義務,下面,我舉兩個案例加以說明:
案例A、張某于一日夜晚騎摩托車誤將一人撞成重傷,張某正停車準備將他送往醫院時,王某駕駛汽車超速行駛,再加上天黑,王某躲讓不急,把行人當場撞死。
案例B、甲和乙為某建筑工地的建筑工人,一天二人合力將一塊石頭從樓頂扔了下來,恰巧砸在在行人丙某的頭上,致使丙某當場死亡。
在案例A中張某和王某進行著沒有聯系的行為,張某和王某僅僅有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注意的單獨義務,而沒有監督他方也加以注意的共同義務,他們的義務之間不存在共同性,行為本身也不存在共同性,因此他們之間不存在共同注意義務,千萬不能使他們承擔共同刑事責任,在司法實踐中這種情況只能算是一種非常的巧合,只能算是一種過失競合。
在案例B中甲、乙的行為具有內在的關聯性,又使危害結果發生的共同危險,他們之間就存在共同注意義務,行為人在實施違反共同注意義務行為的心態也是完全相同的。因此甲乙的行為就具有了主客觀的共同性。
由此可見,共同注意義務是區分過失競合和過失共同犯罪的關鍵,是過失共同犯罪成立的核心要件和首要前提,雙方或多方之間不存在共同注意義務是不可能成立過失共同犯罪的。在司法實踐中我認為確定行為人之間是否存在共同注意義務,應當由法官根據“共同行為本身是否具有危害結果發生的危險性”為標準確定共同注意義務。如射擊傷人案中孔某和雷某的共同行為本身就有危害結果發生的危險性,案例B中甲和乙的行為也共同具有危害結果發生的危險性,因此他們之間都存在著共同注意義務。共同注意義務的確定是非常重要的,這將影響各行為人的定罪量刑,我國刑法應當對共同注意義務作出明確的解釋,不能將基于某種巧合的過失競合行為也作為過失過失共同犯罪處理,否則必將擴大刑法的打擊面,擴大了處罰范圍,株連無辜。
綜上所述,必須同時具備以上四個條件才能成立本文所探討的過失共同犯罪,過分縮小過失共同犯罪范圍,不利于減少犯罪的發生,不利于刑法社會防衛功能的實現。任意擴大過失共同犯罪的范圍,就會擴大刑法的打擊面,很可能株連無辜,這和刑法的基本原則是相違背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直被電話騷擾,報警是否能處理
2020-12-17抵押聲明是否證明抵押擔保成立
2021-02-19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沒收手機算犯罪嗎
2021-01-04土地侵權糾紛是否屬于行政前置
2021-02-13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新員工調崗管理流程怎么進行
2021-03-22員工怎么辦理辭職,單位辭退員工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保險拒賠是否應先解除合同
2021-02-01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保險受益人變更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1-19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7土地承包權可以抵押嗎
2020-11-16農村空心房的拆除程序
2021-03-19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惠來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28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上海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有哪些
2021-01-21高鐵征地拆遷方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