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買了房子的公民拿到的使用證上會有一欄寫著公攤,雖然知道公攤土地是大家在買類似于小區的房子時所需要將小區公共部分分攤到各個戶主上的部分,但是大多數人對于公攤土地的面積卻不知道相關的計算方式。下面一起學習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怎么計算?
公攤土地使用權的面積計算方法
一、平均分攤法
這是目前被廣泛采用的方法,適用于平面使用土地分攤和劃撥用地分攤,其分攤面積一般按照共有使用者之間各自在該宗地內擁有的地上附著物的占地面積或建筑面積來確定。可用以下公式計算:
土地共有使用權分攤面積=使用者獨立擁有的占地面積或建筑面積-在共有土地上全部使用者的占地面積或建筑面積總和×土地共有使用權面積
二、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
適用于底層為商業、二層以上為住宅的樓房,這種方法主要是將土地使用權確定給底層,住宅層分攤院內土地面積,土地只作為附屬形式存在,體現了土地價值最大化。
三、土地用途分攤法。
或稱地價分攤法,適用于對多層多用途建筑物進行土地分攤。在土地利用當中,由于土地用途不同,層數不同,土地產生的價值就不同,按照不同用途地價在土地所有用途地價中的比例對土地進行分攤,確定使用者擁有多少土地面積,應承擔多少稅費,可以說是比較公平合理的一種方法。
四、樓價分攤法。
適用于對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筑物土地進行分攤。如果不同用途相同層數的建筑物需要交同樣的稅費,就不太合理,所以還應利用樓價對同一用途不同樓層的土地進行分攤修正。由于不同層數的樓價是受市場因素影響的,樓的地價則不變,所以用樓價來修正地價可以說是一種操作簡單的辦法。
公攤面積計算方法應該各有千秋,平均分攤法操作比較簡單,但由于土地利用類型不同,土地面積平均分攤產生的利弊不同。土地價值最大化分攤法較實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土地用途分攤法與樓價分攤法理論上較合理,尤其是隨著土地有償使用范圍的擴大,土地轉讓行為、改變用途行為發生頻繁,這種方法就顯得更加公平、合理。
我國的土地使用情況中作為居住用途的土地面積占據了很大的比例,但是一個小區不可能均等地全部劃分為私人的土地,剩下的公共部分的使用就要求分攤給業主來使用和管理。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是什么?是怎么分類與計算的?
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的流程是什么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0-12-04遇到工傷事故現場如何處理
2021-03-14觸犯別人隱私怎么量刑
2021-03-17原攝影師控他人侵權走什么法律程序
2020-11-20抵押財產屬于破產財產嗎
2021-02-25哺乳期罪犯可以申請監外執行嗎
2021-03-13哪些人能享有探望權,探望權有哪些內容
2021-01-08宣告死亡的申請人范圍
2020-11-22協議離婚要求賠償的前提有什么
2021-02-01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擔保合同能口頭簽訂嗎
2020-11-10雇傭關系要承擔工傷嗎
2021-02-28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股東之間的競業限制協議有效嗎
2020-12-28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哺乳期什么情況可以直接申請仲裁
2021-02-24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