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房地產開發商對國家的國有土地資源的審批的相關政策都是非常了解的,如果不是用來修建國家重大公共工程項目的,想要以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這種情形也是不太可能的,因為大多數我們都是以出讓方式取得的。可是很多民眾根本就區分不清楚在我國土地使用權劃撥與出讓的區別是什么?
在我國土地使用權劃撥與出讓的區別是什么?
在我國取得建設用地主要有兩種方式,出讓(包括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四種形式)和劃撥,取得的劃撥土地使用權和出讓土地使用權主要有以下四點區別。
1、適用范圍不同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四條規定:“建設單位使用國有土地,應當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但是,下列建設用地,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準,可以以劃撥方式取得:
(1)國家機關用地和軍事用地;
(2)城市基礎設施用地和公益事業用地;
(3)國家重點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用地;
(4)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用地?!?/p>
2、取得的代價不同
如果是劃撥,土地使用者只需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后即可從政府取得土地;出讓則是土地使用者以市場價支付足額的土地出讓金從政府手中購得土地。
3、使用期限不同
劃撥土地使用權沒有使用年限的限制,出讓土地使用權有最高使用年限限制。
4、轉讓條件不同
劃撥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出租和抵押依法受到限制,必須經過市、縣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和房產管理部門批準,符合一定的條件才可以轉讓、出租和抵押;而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轉讓則完全不受上述限制。
由于劃撥土地是土地使用權人無償取得,《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規定,劃撥土地使用權,除以下四種規定的情況外,不得轉讓、出租、抵押。
(1)土地使用者為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和個人;
(2)領有國有土地使用證;
(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著物的產權證明;
(4)依照《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的規定,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向當地市、縣人民政府補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或者以轉讓、出租、抵押所獲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土地使用權的出讓和劃撥在適用范圍,取得的代價,包括轉讓的條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別。我們就說劃撥取得的土地使用權幾乎是不需要承擔任何的稅費的,但是出讓意味著是要向國家交一部分的土地出讓金的。
如何進行國有土地出讓,國有土地轉讓的程序是怎樣的
農村土地租賃合同書
土地證辦理費用需要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款不能轉給私人賬戶嗎
2021-03-05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開發房地產合同范本
2021-01-29試用期最長可以約定多久呢
2021-03-20什么是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2021-01-26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戴隱形眼鏡失明,保險公司失明保險會賠嗎
2021-01-02如何確定保險合同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
2020-11-07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如何理解網絡保險
2020-11-28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故意傷害被保險人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30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合同嗎
2020-12-09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財產損失保險合同的分類是什么
2020-12-19承包合同上一定要寫金額嗎
2020-11-112015年土地承包新政策
2021-01-29土地轉讓需要經過哪些步驟
2021-03-20農村土地確權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04房屋征收補償太低怎么辦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