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2003年9月26日,張某駕駛一輛小型貨車到縣城銷貨,銷完貨后空車回家,途中遇同村夏某請求搭便車回家,張某經夏某強烈請求后遂答應讓其搭乘。途中張某的小貨車發生交通事故,與李某所駕駛的車輛相撞致夏某受傷。交警隊認定,張某與李某各負一半事故責任,夏某無責任。夏某起訴張某要求賠償損失。
[分歧]:
一種意見認為,張某和夏某之間形成客運合同關系,張某有保障將夏所謂好意同乘的侵權行為,是指無償搭乘他人機動車,且該機動車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損害。它同有償的同乘者不同,有償的同乘者,即買車票搭乘汽車的乘客,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可依客運合同處理,不存在法律爭議問題。而無償搭車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的特點是:第一,所搭乘的他人機動車并非為搭乘者的目的而運營或者行駛,而是為了機動車所有人的目的,搭乘者的目的與機動車行駛的目的僅僅是巧合,或者僅僅是順路而已。第二,搭乘者搭乘機動車為無償,如果有償則為客運合同所調整。但為專門迎送顧客或他人而運營的,雖為無償,但不是搭便車,不屬于好意同乘。第三,同乘者應當經過機動車駕駛人的同意,未經同意而搭車者,不構成好意同乘。
某安全運輸到目的地的義務,在運輸過程中產生了傷害,沒能將夏某安全運輸,屬法定的違約。其請求賠償的基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02條第2款,該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規定適用于按照規定免票、持優待票或者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何謂“經承運人許可搭乘的無票旅客”?即為經承運人允許搭乘的好意同乘者。
第二種意見認為,張某和夏某之間并無客運合同關系,由于好意施惠本于個人感情,而非為獲取對價,其間只是有一種好意施惠關系,夏某是無償接受服務,應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請求權的基礎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02條第2款,屬于類推適用客運合同。
第三種意見認為,張某與李某違反交通法規行為,共同的不法行為侵害了夏某的生命健康權,屬于共同侵權。雖然好意同乘者雙方不存在合同關系,但根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23條規定“從事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等對周圍環境有高度危險的作業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擔民事責任。”依此規定確定車主的賠償責任。此理論是以駕駛人員存在場所責任為前提的,所謂場所責任,是指場合管理者(通常亦是場合之受益者)對進入其所控制場合之人,具有基本的安全保障義務,若他人在場合中可預見危險的范圍內受到傷害,除不可抗力和受害者自身原因造成以外,場合管理者對其應承擔賠償責任。車輛既為駕駛人員所全面操控,駕駛人員當然對車輛空間之內的人、物安全承擔責任。同時,此種駕駛員義務亦有其法律上的實證,相關的駕駛員考核規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規事實上已經明確要求駕駛員按駕駛規則、交通規則操作車輛,是駕駛員負有安全義務的法律根源。至于免責聲明,同樣與《民法通則》的一般原則相沖突,并不能產生法律效力,車主不因其而免除賠償責任。
[評析]:
所謂好意同乘的侵權行為,是指無償搭乘他人機動車,且該機動車在交通事故中遭受損害。它同有償的同乘者不同,有償的同乘者,即買車票搭乘汽車的乘客,在遭遇交通事故后,可依客運合同處理,不存在法律爭議問題。而無償搭車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的特點是:第一,所搭乘的他人機動車并非為搭乘者的目的而運營或者行駛,而是為了機動車所有人的目的,搭乘者的目的與機動車行駛的目的僅僅是巧合,或者僅僅是順路而已。第二,搭乘者搭乘機動車為無償,如果有償則為客運合同所調整。但為專門迎送顧客或他人而運營的,雖為無償,但不是搭便車,不屬于好意同乘。第三,同乘者應當經過機動車駕駛人的同意,未經同意而搭車者,不構成好意同乘。
第一種意見與第二種意見的分歧在于,張某與夏某之間是否存在客運合同。分析來看:合同成立須當事人達成合意,而搭便車,完全張某出于同鄉情誼給予夏某的無償幫助,無達成客運合同的意思表示,并無法律行為上的效果意思,而沒有拘束力,因此客運合同并不成立。而法律上的好意同乘,乃張某施惠于夏某的行為,是一種好意施惠行為,是一種情誼行為。這樣分析好意施惠關系是一種普通的社會關系,而不是一種法律關系。其特性是,施惠人無償施惠于受惠人(并無法律拘束力),受惠人對施惠無履行請求權,受惠人受益不是不當得利。因此第一種意見并不成立,第二種意見成立。
第二種意見與第三種意見是法律上請求權的競合。比較而言,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302條第2款為請求權的基礎,無論是否有侵權行為,被害人均應得到救濟,但302條并不包括精神損害賠償。因此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請求權的適用。審判實踐中,當事人啟動訴訟程序時,應明確請求權的基礎,即明確起訴的原因,以對案件定性,決定適用不同的法律。
筆者同意第三種意見,即張某與李某均違反交通法規,共同致夏某受傷,共同侵權行為成立。這是一種普通侵權行為,受一般侵權歸責原則的調整。同時,無償乘坐他人車輛,在無償搭乘他人車輛期間,因交通事故受到損害,如能證明其搭乘車輛經車輛駕駛員或車輛所有人同意,應比照客運車輛發生道路交通事故致乘客遭受損害的情形酌情處理。本案中,在運輸途中張某與他人不法侵害致夏某受傷,應承擔侵權責任。但由于夏某屬于好意同乘者,明知貨車不宜載人而強烈要求搭乘車輛,本身也存在過錯,應適當減輕張某的民事責任。筆者認為,本案應當在張某應承擔的一半事故責任中,承擔70%的損害賠償責任,夏某自行承擔30%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劃撥土地使用權可以轉讓、出租、抵押的情況
2021-03-03孕婦騎電動車撞了機動車責任怎么擔
2020-11-28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拆遷賠償】拆遷賠償款如何辦理提存手續
2021-01-16購房定金可以退嗎,怎么才能要回購房定金
2021-01-20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辭退員工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3-17第三責任險處理時注意什么
2020-11-08雇主責任險是什么意思
2021-03-22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3-26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設立保險公司
2021-02-28保險合同的變更有哪些類型?
2020-11-27保單是假的,由誰負責
2021-01-14導游人士購買保險全方位攻略
2021-03-07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什么是自留地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