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誰來賠
根據《民法通則》第12條第1款的規定,1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如,陳某年15歲,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他屬未成年人,其年齡智力程度尚不能完全參加民事訴訟活動,也無經濟能力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33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承擔的民事責任。因此,陳某的父母作為他的監護人,在其對國家、集體及他人造成損害時,應當作為其法定代理人代其參加訴訟,并代為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的義務。因此,應由其監護人來賠償。
二、如何判斷車禍損失誰賠償
目前,車輛的所有人與車輛的使用人分離的現象較多,有職務行為的使用、掛靠、出租、出借、承包等情況。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認定交通事故賠償案件的責任主體是處理好案件的關鍵所在。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是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人。其可能是交通事故責任者(交通事故責任者是違反道路交通法規,對交通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依法應當接受行政處罰的人,包括車輛駕駛人員、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也可能是車輛所有人、其他對車輛有支配權的人以及取得運行利益的人。
確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有兩個標準:
一是運行支配權,即誰對車輛的運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既包括具體的、現實的支配,也包括潛在的、抽象的支配。
二是運行利益的歸屬,即誰從車輛運行中獲得利益。這種利益可以是因機動車運行而取得的直接利益,也包括間接利益。
因此,一般情況下,未成年人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駕駛機動車與他人發生交通事故需承擔賠償責任的,在訴訟過程中應當追加其父母為共同被告,由其父母來承擔其交通肇事侵害行為所引起賠償責任。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致人死亡的法律認定標準
2021-02-15開展疫苗臨床試驗應當經過哪個部門批準
2021-03-02如何維護榮譽權
2020-12-08產品銷售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1-09效力未定的合同有哪幾種類型
2020-12-01租房合同和收據都丟了怎么辦押金
2021-01-23江蘇省高院管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有什么范圍
2021-03-13同一當事人的兩種違法行為,可以分別立案嗎
2021-01-11被迫簽訂有欺詐性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外保內貸業務是什么
2021-02-23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集裝箱保險的性質及保險價值是什么
2021-01-19固定資產火災保險事務處理準則
2020-12-24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單證和標志管理的通知
2020-11-26保監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保險業內涉及非法集資的應該怎樣處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