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造成交通事故誰來賠
根據《民法通則》第12條第1款的規定,1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進行與他的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活動,其他民事活動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如,陳某年15歲,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他屬未成年人,其年齡智力程度尚不能完全參加民事訴訟活動,也無經濟能力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133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盡了監護責任的,可以適當減輕其承擔的民事責任。因此,陳某的父母作為他的監護人,在其對國家、集體及他人造成損害時,應當作為其法定代理人代其參加訴訟,并代為承擔賠償經濟損失的義務。因此,應由其監護人來賠償。
二、如何判斷車禍損失誰賠償
目前,車輛的所有人與車輛的使用人分離的現象較多,有職務行為的使用、掛靠、出租、出借、承包等情況。在車輛發生交通事故后,如何認定交通事故賠償案件的責任主體是處理好案件的關鍵所在。
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責任主體是依法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人。其可能是交通事故責任者(交通事故責任者是違反道路交通法規,對交通事故的發生負有責任,依法應當接受行政處罰的人,包括車輛駕駛人員、行人、乘車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有關活動的人員)也可能是車輛所有人、其他對車輛有支配權的人以及取得運行利益的人。
確定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有兩個標準:
一是運行支配權,即誰對車輛的運行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既包括具體的、現實的支配,也包括潛在的、抽象的支配。
二是運行利益的歸屬,即誰從車輛運行中獲得利益。這種利益可以是因機動車運行而取得的直接利益,也包括間接利益。
因此,一般情況下,未成年人作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駕駛機動車與他人發生交通事故需承擔賠償責任的,在訴訟過程中應當追加其父母為共同被告,由其父母來承擔其交通肇事侵害行為所引起賠償責任。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判決書常用引用法律條款
2021-01-05抵押的房屋能再次抵押嗎
2020-11-18醫療糾紛訴訟的訴訟時效怎么確定
2021-01-03侵犯病人隱私權包括哪些
2020-12-15物權法對主物,從物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9請求交通賠償需準備的材料
2021-01-03交通事故逃逸一般怎么處理
2021-02-26政府部門可以做抵押權人嗎
2021-02-07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單位不給員工開離職證明,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1-22公司經濟性裁員的規定
2021-01-15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無責方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3-12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什么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項目
2020-11-17回遷房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要交嗎
2021-03-02拆遷安置房名額指標可以轉讓嗎
2020-12-27房屋拆遷安置權可以轉讓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