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要旨】
近年來,試乘試駕活動已成為汽車銷售商的常規銷售手段,也是消費者購車前必不可少的環節,卻逐漸成為交通事故發生的隱患,因賠償責任主體等爭議問題而產生的矛盾和糾紛愈加增多。試駕者與汽車銷售商之間簽訂《試乘試駕同意書》等類似協議系雙方間成立提供/接受試乘試駕服務的合同關系,試乘試駕活動并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司法審判中靈活應用“獲得利益的人負擔危險”這一法諺理念,在利益與風險之間尋求平衡點認定汽車銷售商與試駕者共同對外承擔賠償責任更為合理。積極引導汽車銷售商強化責任意識,明確在組織試乘試駕活動過程中應承擔詳盡提示車輛特性及試駕路線等基本義務,且不得擬定免除自身責任、排除試駕者主要權利的格式條款,有助于保障試駕者及第三人人身及財產等合法權益。
【基本案情】
原告(被上訴人)王某
被告(被上訴人)姚某
被告(上訴人)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
被告**財產保險有限公司
2010年9月23日上午11時50分許,被告姚某在參加被告某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銷售公司”)的試乘試駕活動中,駕駛被告銷售名下牌照為XXX轎車沿浦東新區御橋路由東向西行駛至869號向左掉頭時,撞到同方向駕駛電動自行車的原告,原告車損人傷。被告姚某的試駕路線由被告銷售公司指定,并有被告公司的工作人員在副駕駛員位置上于試駕途中進行相應操控提示。交警部門認定被告姚某負本起事故全部責任,原告不負事故責任。事故發生后,原告被送住醫院治療,共支出醫療費人民幣56,653.20元。2011年1月5日,某醫院司法鑒定對原告的傷情進行鑒定,結論為被鑒定人王某因車禍致右股骨頭粉碎性骨折,已行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后,構成八級傷殘。給予休息期120日,營養期30日、護理期60日。
另,原告王某為外來務工人員,在上某農產品批發市場從事搬運工作,農村戶籍。原告王某育有三個子女。牌照為XXX車在被告**財產保險有限公司處投保了交強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限內。被告姚某、銷售公司之間簽有一份《試乘試駕同意書》。
原告王某訴稱:請求判令被告**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責任限額內賠償原告醫療費、誤工費、營養費、護理費、殘疾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后續治療費、住宿費、物損費等損失120,660元,請求判令被告姚某銷售公司連帶賠償超出交強險的其余損失147,270元。
被告姚-樂辯稱:對交通事故的事實及責任認定沒有異議。事故發生后,支付過原告醫療費27,000元、現金800元。同意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被告銷售公司辯稱:被告姚某自愿參加公司的試乘試駕活動,并簽訂了相關協議,姚某為交通事故涉訴車輛的實際使用人,公司僅為車輛的所有人,根據我國侵權法的規定,公司在事故中沒有過錯,不應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請求法院駁回原告對本公司的訴訟請求。在事故發生后,其支付過原告的部分醫療費。
被告**保險上公司辯稱:牌照為XXX轎車向公司投保了交強險,原告主張的各項賠償金額過高,對原告主張的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精神損害撫慰金、后續治療費、住宿費、物損費等有異議。
【審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公民的生命健康權受法律保護。機動車與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應先由機動車投保的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損失超出強制保險責任限額的部分,由有過錯的一方承擔賠償責任。本起交通事故事實清楚,且交警部門對事故責任作了認定,故原告的合理經濟損失,應先由被告**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責任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至于超出交強險責任限額損失部分的責任主體,應從肇事車輛的運行支配和運行利益兩方面加以判斷。被告姚某、銷售公司是試乘試駕關系,根據《試乘試駕同意書》,銷售公司將車輛交給姚某試駕期間,姚某必須服從銷售公司的一切指示,并按規定的試駕路線行駛。姚某是車輛的直接操作者,銷售公司是車輛運行的支配者。另一方面,銷售公司從舉辦試乘試駕活動中推廣銷售車輛、獲取潛在客戶,其商業利益是明顯的。姚某則在試駕中體驗相關車輛的操控性能并獲得直觀感受,亦在此過程中獲得了利益。作為商業活動的利益享有者,應承擔合理的風險。銷售公司稱其與姚某在《試乘試駕同意書》中約定,對試駕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由試駕者負責。法院認為,該格式條款免除了銷售公司自身責任,排除了對方的主要權利,應認定為無效,且銷售公司與姚某之間對于責任承擔的約定亦不能對抗交通事故中的受害人。被告銷售公司認為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之意見,法院不予采納。綜上,被告姚某、銷售公司共同支配、操控了本案肇事車輛,并獲取各自的運行利益,應由兩被告共同承擔原告超出交強險責任限額損失部分的賠償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第(二)項,《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二款、第十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判決如下:一、被告**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任*標120,660元;二、被告姚某、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原告任*標62,322.73元;三、駁回原告任*標的其余訴訟請求。
銷售公司不服該判決,上訴稱其與姚某在《試乘試駕同意書》中約定,對試駕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由試駕者負責,故不應該承擔賠償責任。二審法院認為一審事實認定清楚,法律適用正確,上訴人上訴請求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二審維持一審判決。
【評析】
試乘試駕引發的機動車交通事故案件是近年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較為新型且數量呈現上升之勢的案件類型,亟待有關各方關注、反思及防范。本案的爭議焦點是汽車銷售商對于試乘試駕導致的交通事故是否應當承擔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外的賠償責任。欲解決此問題,須明確如下幾點:
一、厘清試駕者與汽車銷售商之間的法律關系
本案被告銷售公司援引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辯稱,被告姚某為本起事故涉訴車輛的實際使用人,而其僅為涉訴車輛的所有人,在本起事故中并無過錯,故不應承擔任何賠償責任。因此,明確試駕者與汽車銷售商之間的法律關系是本案首要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雙方進行試乘試駕活動,旨在最終達成汽車銷售合同,該活動僅是雙方締約過程中的一個環節。汽車銷售商將車輛交于試駕者駕駛,非系基于汽車銷售合同之交付行為,車輛所有權尚未轉移。試駕者系試駕車輛的實際操控人,汽車銷售商系試駕車輛的所有權人。試乘試駕與該條規定的情形之區別有以下兩點:
首先,占有轉移之要件認定。租賃、借用等情形導致權屬分離,均發生占有轉移。占有是對物有事實上管領之力,即對物得為支配,排除他人的干涉。占有為法律事實,認定占有是否成立需考慮空間與時間因素。空間關系是指人與物在場合上須有一定的結合關系,足認該物為某人事實上所管領。時間關系是指人與物在時間上須有相當的繼續性,足認該物為某人事實上所管領,如其僅具短暫性,不成立占有。就試駕者而言,其與試駕車輛在空間上具有密切聯系,足以認定其對該車有事實上管領。然而,汽車銷售商對試駕時間、路線等方面往往會做出一定的限制與規定,特別是試駕時間較為短暫,故試駕者與試駕車輛在時間因素上顯缺繼續性。因此,試駕者對試駕車輛并不構成占有,繼而不享有基于占有的使用及收益權。就汽車銷售商而言,其通常會指派相關工作人員作為陪駕人,試駕車輛并未脫離其實際占有與控制。于此,陪駕人因受雇并被指派陪駕而視為汽車銷售商之占有輔助人。是故,試駕車輛的占有并未由汽車銷售商轉移至試駕者。
其次,占有狀態的目的性不同。借用、租賃等法律關系產生占有轉移的目的是為了體現標的物的使用價值。而在試乘試駕活動中,試駕者更多的是借助試駕行為來了解該車的性能情況,認識試駕車輛作為待售商品本身的交換價值。
綜上,試駕者與汽車銷售商之間簽訂的《試乘試駕同意書》本質上系雙方達成的提供/接受試乘試駕服務的無名合同關系,該試乘試駕活動并不適用《侵權責任法》第四十九條之規定。
二、試乘試駕協議之效力認定
格式條款是指當事人為重復使用而預先擬訂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商的條款。其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總是由提供商品或服務方單方預先擬定;二是不與合同對方當事人進行磋商。汽車銷售商為控制風險往往與試駕者簽訂試駕試乘協議,并約定對試駕造成的事故責任由試駕者自行承擔。對于此免責條款,存在兩種迥然不同的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試駕者作為成年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其在試駕試乘協議上簽名確認,且未有證據證明存在脅迫情形,故該協議為試駕者于試駕前的真實意思表示應認定有效。第二種意見認為,汽車銷售商所擬定的試乘試駕協議大多刻意回避自身責任,加重試駕者的責任,系屬“霸王條款”,應屬無效。
本案采取了第二種意見。本案中,銷售公司與姚某簽訂《試乘試駕同意書》系該公司擬訂的格式合同,其中約定:對試駕過程中造成的人身傷亡及財產損失由試駕者負責。該條款顯然免除該公司的責任、排除試駕者的主要權利。表面上看,消費者在自由意志主導下簽署該協議屬于對該條款的默認,對自身權利的放棄,基于對合同自由的尊重,似應承認協議條款的有效性。然而,對于格式條款,消費者多未注意;或雖知其存在,但因此種條款多為冗長,不易閱讀;或雖加閱讀,因文義艱澀,難以理解其真意;縱能理解,知悉對其不利條款,亦無討價還價的余地,只能在接受與拒絕之間加以選擇。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的試車消費者因急于了解自己心儀車輛的性能情況,一般并不注意協議中的具體內容;即使注意到該不合理條款的存在,為了能享受到試車服務亦無他法。因此,此免責條款應認定為無效,以避免汽車銷售商故意逃避于責任之外,同時保護試駕者及第三人之合法權益。
三、汽車銷售商之過錯及責任承擔
被告銷售公司在本案交通事故中應否承擔賠償責任,要從以下幾方面予以考量:
首先,審查汽車銷售商在試乘試駕活動中有無過錯。作為經營者,汽車銷售商有義務保證消費者的財產與人身安全。當然,交通事故具有偶發性,其無法預測交通事故的發生與否,也無法控制其他道路參與者的不當行為。但汽車銷售商必須盡到基本保障性義務,比如審查駕照、合理提示車輛特性及試駕路線、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車輛等。**星田汽銷公司并未詳細告知試駕者涉案車輛性能及試駕路線,故在預防和減少危險發生、保障試駕者安全方面存在過錯。
其次,適當平衡利益與風險。我國《侵權責任法》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主體的認定基本上采納了“運行支配”與“運行利益”兩個標準綜合判斷。運行支配”系指具有對機動車有效的或實際的支配力或監管力;“運行利益”系指具有對機動車運行所生之利益和費用的分配力。如前所述,汽車銷售商對試駕車輛仍保有實際支配力與監管力;且提供試乘試駕服務本身就是其市場營銷的手段,得以從中獲取潛在客戶、贏得商業利益,故汽車銷售商對于試駕車輛具有運行利益。此外依據羅馬法“獲得利益的人負擔危險”這一法諺理念,汽車銷售商理應對試駕活動承擔相應的風險。否則將應負之責任全額轉嫁于消費者,其獨享商業利益,有失公平。同時,試駕者姚某直接操控試駕車并從中獲取了標的車輛有關性能的直觀感受,在一定程度上是車輛的支配者及運行利益享有者。本案在利益與風險之間尋求平衡點判決**星田汽銷公司與試駕者共同對外承擔交強險責任限額之外的賠償責任,顯然更為符合法理及立法旨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3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連帶責任與不真正連帶責任是什么
2020-11-23交通責任認定書對方不簽字怎么辦
2020-12-16第三方合同是什么意思
2021-03-17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什么是商品房,商品房的價格由什么構成
2021-03-04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免除車上人員責任險的事項
2020-11-21存款保險事關錢包,12件事你必須知道
2021-01-28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從車險爭議看保險人賠付責任的認定
2021-01-28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進西藏得高原腦水腫 被保險人理賠遭拒
2020-12-05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付數額是多少
2021-01-08農村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是什么
2020-12-17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