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想防衛與正當防衛的關系區別是什么?
1、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者實施的未明顯超過必要限度的損害行為。該行為雖然具有犯罪構成要件的該當性,但是缺乏違法性,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屬于違法阻卻事由。而假想防衛所針對的是實際上并不存在的不法侵害,其行為指向的對象是無辜的,這種行為具備違法性的特征,是不合法的。這也是二者最本質的區別。
2、從社會價值層面上講,我國《刑法》明文規定正當防衛不承擔任何刑事責任,其目的就在于鼓勵公民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維護公民的合法權益以及社會的整體價值標準。
二、假想防衛怎么認定
1、行為人假想了不法侵害的存在。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假想防衛行為區別于正當防衛和其他防衛錯誤的關鍵。也就是說,行為人在假想了不法侵害存在的前提下,才隨之出現了不該出現的“反擊”行為,其實際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行為人因種種原因而誤認為不法侵害存在,這是一種對事實的認識錯誤。其內容可分為兩種情形:一是客觀上并沒有侵害行為的存在,誤以為侵害行為存在的防衛人因此采取了防衛行為,導致他人的人身和財產受到損害。二是行為人誤把合法行為當作是不法侵害而實施了所謂的正當防衛行為。如對他人正在實施的正當防衛行為,誤認為是不法侵害行為而實行所謂的正當防衛行為,實際上也是種假想防衛行為。
2、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防衛的意圖。防衛意圖不僅是決定正當防衛是否成立的主觀要件,也是假想防衛成立的必備條件。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與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相對抗。行為人在主觀上具有防衛意圖,但這種防衛意圖是來源于其主觀上的認識錯誤,所以這種防衛意圖的產生也依賴于其主觀上的認識錯誤。如果明知無不法侵害存在,則不會產生防衛意圖,假想防衛也就不會發生。
如果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到了不法的侵犯后,為了保障自己的權益不會受到侵犯也是可以行使正當防衛的,在進行正當防衛時必須是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但是在行使正當防衛時也是要避免出現防衛過當的情況,如果防衛過當當事人也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
假想防衛要承擔刑事責任嗎?
假想防衛屬不屬于正當防衛?
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地補償協議范本
2021-03-11個人隱私發到網上犯法嗎
2021-01-04微信被騙報警當地不受理該怎么辦
2021-01-06公司倒閉員工如何證明工齡
2021-03-05行政機關不聽取當事人的申辯,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
2020-12-11拘傳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0-12-11人民法院是否必須執行仲裁裁決
2020-12-18證據保全去哪申請
2021-03-21業主實現共有物權有哪些形式
2021-03-23如何安全支付二手房中介費
2020-12-02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將純勞務分包給自然人是否合法
2020-12-29經濟補償金離職后發放嗎
2021-03-01人壽保險離婚時要分割嗎
2020-12-08人壽保險合同內容和投保理賠
2020-11-25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保險合同成立與生效
2021-02-02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外資保險公司因解散清算的,公告日期是多久
2021-03-17購買交通保險應注意什么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