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徐某為重慶市涪陵區(qū)某市政管理單位員工,吳某為該單位實習人員。2013年7月22日,徐某駕駛自有車輛載吳某等人外出為單位辦事。辦完事后,徐某駕駛車輛啟動時,因疏于觀察,其誤以為坐在后排的吳某已經上車關門,將正在上車的吳某右腳踝碾壓致傷。事故后,被保險人徐某向**財險涪陵分公司報案理賠,經保險公司核定,本次事故共對吳某造成損失約7萬元。
2014年2月26日,保險公司對吳某進行賠償5.7萬元,涪陵區(qū)某市政管理單位賠償了其余損失1.3萬元。
賠償?shù)姆梢罁?jù)
“私車公用”行為無疑是職務行為,而執(zhí)行公務期間,應是指從踏上執(zhí)行該公務的路程開始到完成公務返回單位或家中時為止,職工駕駛車輛正常上下班不屬于“私車公用”。在執(zhí)行公務期間造成損害后果,我國法律、司法解釋有明確規(guī)定,該規(guī)定主要體現(xiàn)于《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zhí)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zhí)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
三類損害賠償不同
“私車公用”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害各種各樣,但按照損害對象劃分,大致可以將“私車公用”發(fā)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損害分為以下三類:
1、事故造成職工本人或職工車輛損害
法律上,“私車公用”期間發(fā)生事故,造成職工負傷、殘廢或死亡,都屬于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并應享受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待遇。我國《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有明確規(guī)定,即只要是非上下班途中因公受害,不管責任大小,就能享受工傷、工亡的相關待遇。而職工駕駛車輛正常上下班雖不屬于“私車公用”,但按照《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六款規(guī)定,職工本人上下班途中駕駛自有機動車發(fā)生事故造成本人受傷、死亡,職工本人承擔事故的主要責任或全部責任的,不能認定為工傷、工亡,其余則可以認定為工傷、工亡。保險公司賠償上,因考慮到人的生命、身體無價性,“私車公用”發(fā)生交通事故,無論職工本人承擔何種責任,其都有權按照保險合同請求保險公司賠償。
而對于職工在執(zhí)行公務時造成本車車輛發(fā)生損失,司法實踐中參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除保險賠償外其余損失最終應由單位承擔。
2、三者人員或三者財產遭受損害
在車輛事故造成三者或三者財產損失時,明確了職工“私車公用”的性質,即其到底是個人行為還是職務行為的基礎上,該損害責任承擔主體就顯而易見了,按照我國《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保險公司理賠后,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其余法律后果均應由單位承擔。
3、車輛同乘人員遭受損害
如同上述案例,若同車乘客吳某與車主徐某為同事,且一起去辦理公務,那么吳某所遭受的損害當然也屬于工傷,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和交通事故保險公司雙重賠償。若吳某為其他非公司職工的乘客,則由車主或駕駛員承擔責任,同時按照《侵權責任法》第三十四條、《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之規(guī)定,該職工因履行職務的駕車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最終應由單位承擔。本案中,吳某為市政管理單位實習員工,未參加工傷保險,只能按照后一種情況向保險公司和實習單位索賠。
總結:
綜上所述,合法“私車公用”行為無論發(fā)生何種損失,其損失在工傷賠償和保險賠償后的剩余部分,最終由接受車輛服務的單位買單。但是如果“私車公用”者存在過錯,如職工無證駕駛、醉酒駕駛等行為造成同乘人員或者三者損失,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的相關規(guī)定,最終的責任承擔者應該是有過錯的無證駕駛者、醉酒駕駛者,但是為保障受害方利益,受害方仍然有權利要求單位承擔賠償責任,單位賠償后再向過錯方追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退出黨員有什么后果嗎
2020-12-23如何判斷不作為是否成立
2021-01-05虛開發(fā)票處罰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2-17勞動監(jiān)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破產和解程序中生效的要件有哪些
2020-11-27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執(zhí)行董事和董事長有什么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1-08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設立商業(yè)銀行分支機構,營運資金額有限制嗎
2021-03-13何時開始喪失繼承權
2020-12-16如何設立房屋中介機構
2021-01-31哪些情況公司可以辭退試用期員工
2021-02-27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職工連續(xù)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百萬意外保險如何選
2020-12-20城鄉(xiāng)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怎樣區(qū)分保險事故發(fā)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