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民法院應否受理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案件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是指公安機關的交通管理部門運用專門知識和技能,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依法對當事人各方的交通事故責任進行認定的行為。關于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的可訴性問題爭論由來已久。主張將此類行為排除在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之外的理由是:認定行為本質是一種鑒定性的行為,只具有證明某一行為、物質、事物的性質、質量、責任程度的作用,其結論是一種證據,它不直接對當事人雙方的權益施加影響,因此,它不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不應納入行政訴訟范圍。其主要依據的是1992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聯合發布的《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和國務院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兩個規范性文件。《通知》第4條規定,當事人僅就公安機關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和傷殘評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或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程序規定》第53條規定,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任認定書15日內,向上級公安機關申請重新認定。上一級公安機關的重新認定的決定是最終決定。從理論上說,將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不納入行政訴訟范圍的根本理由是出于對特定領域行政活動專業性、技術性和即時性的考慮,而限制或排除法院對這些行政活動的審查權。筆者認為,以上觀點和作法是與現代法治國家奉行的司法最終原則相違悖的。依據《行政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當事人的起訴是否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受案范圍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查:1.被告的主體是否適格,即被告是否是具有國家行政職權的機關和組織;2.訴訟標的是否屬于行政行為;3.原告與被訴行政行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即行政行為是否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4.不屬于行政訴訟法及司法解釋規定的不予受理的范圍。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作為國務院授權處理交通事故的主管機關,其本身即為行政機關,其進行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是行使法律授予的行政職權,是具體行政行為,該行政行為并不在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的不予受理的范圍內。因此,只要該行政行為侵害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當事人就享有訴權,人民法院就應當受理。各部門制定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乃至地方性法規均無權設定行政終局行為,這種設定權只能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依照立法程序來行使。我國目前尚未有法律規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行為是終局行政行為,因此,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提起的訴訟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訴訟保全能否凍結房產
2021-01-14公司合并債權人有何權利
2020-11-13老公有外遇離婚財產怎么分割
2020-11-19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賦予業主委員會民事主體資格的理由
2021-03-05勞動者月中入職當月是否有工資
2020-11-22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異議代簽名保險公司是否要賠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合資保險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是多少
2021-03-05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荒山開發承包合同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28土地出讓金的返還費用有哪些
2021-01-20土地轉讓合同糾紛案例
2021-03-12城市舊房拆遷中補償是多少,如何安置分配
2020-11-25宅基地上的商鋪如何拆遷補償
2021-02-22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方式
2021-03-14農村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