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體土地使用權年限是多久?
根據我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第12條規定,土地使用權出讓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確定:
居住用地70年;
工業用地50年;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年限為50年;
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
倉儲用地50年;
綜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
二、土地使用年限縮水的原因多
對于為何會出現個別新買的住房土地使用年限就縮水的現象,房地產開發商和國土部門人士認為,主要是房地產開發時間周期較長、土地出讓后部分地塊存在轉讓以及土地閑置時間較長等原因造成的。
針對陳小姐所投訴的市區某樓盤的土地使用年限少了16年的問題,該房地產開發商的有關負責人梁經理就曾表示,該地塊于1993年出讓時,他們公司并不是一手買家。2007年,該公司接手此地塊時,地塊的閑置時間已經很長了。同樣,在江海區一“縮水”16年的某樓盤所在的地塊,在1994年首次出讓后,也閑置十多年才開始大面積開發。對于閑置時間長的問題,有市民認為,其中不乏一些房地產開發商在取得土地后,為賺取最大的利潤,故意不及時開發,等待升值后再進行開發,而等到可以銷售時,土地使用年限已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對此,市國土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幾年來,我市國土部門已經采取了多種措施,加大處置閑置土地力度,有效抑制了土地閑置的現象。
房地產開發時間周期較長也是造成“縮水”的一個主要原因,房地產開發商對此有同感。他們認為,從開發商獲得土地使用權開始,正常的房產規劃、開發和銷售等過程,一般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有的甚至會拖上三四年。遇到經濟不景氣,或者開發商資金不到位、相關證件未辦齊等因素,開發周期可能延遲得更久。
還有的房地產項目是分多期進行開發的,等到開發第三期、第四期時,相應的土地使用年限肯定會縮水較多。
此外,有的地塊經過出讓后,往往會在多個買家或者公司之間進行多次轉讓,這也無形中造成了土地使用年限的縮水。
在我國的法律中明確的規定了,任何的公民和企業都只是擁有土地的使用權,同時在辦理土地使用權證時,也會在證件上寫明土地的具體類型以及使用的期限,如果在土地的使用年限到達后,當事人也是需要及時的辦理續期手續,在辦理續期時也會需要繳納一定的費用。
土地使用權轉讓時交納的稅費有哪些
土地使用權轉讓要交哪些稅
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需要哪些材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權人是單位還是發明人有什么界定
2020-11-30授予專利權對新穎性有哪些認定標準
2021-02-04死緩減刑后最低執行期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對未成年監護人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04法律對失信人員子女有何限制
2021-03-01離婚協議日期寫錯還能生效嗎
2020-11-20口頭解除合同合法嗎
2020-12-12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國企簽勞動合同嗎
2021-01-22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HR外包
2021-03-11公司裁員賠償范圍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12最高人民法院有權對勞動仲裁期限中止中斷解釋嗎?
2021-01-03運輸保險合同糾紛一案
2020-11-11保險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2021-03-02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人身保險的保險人有代位求償權嗎
2020-12-05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