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的構成需要的要件
正當防衛是公民和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作斗爭的行為,正當防衛的構成是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統一,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防衛意圖
正當防衛是公民和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作斗爭的行為。因此,防衛人主觀上必然具有某種防衛意圖,這就是正當防衛構成的主觀條件。所謂防衛意圖,是指防衛人意識到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為了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而決意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心理狀態。因此,防衛意圖又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1、對于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認識,即正當防衛的認識因素。這里所謂對不法侵害的認識,是防衛人意識到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受到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沒有正當防衛的正確認識,就不可能產生正當防衛的意志,也就沒有防衛意圖可言。
2、對于制止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決意,即正當防衛的意志因素。正當防衛意志體現在對防衛行為的自覺支配,推動防衛人實施防衛行為,并且積極地追求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權利的正當防衛的目的。
然而我們應該注意,某些行為從形式上似乎符合正當防衛的客觀條件,但由于主觀上不具備防衛意圖,因此,其行為不能視為正當防衛。這種情況可以包括以下兩種:
1、防衛挑撥。即是故意地挑逗對方進行不法侵害而借機加害于不法侵害人的行為。它雖然存在著一定的不法侵害,挑撥人也實行了所謂正當防衛,形式上符合正當防衛的客觀條件。但由于該不法侵害是在挑撥人的挑逗下故意誘發的,其主觀上具有犯罪意圖而沒有防衛意圖,客觀上實施了犯罪行為,因而是故意犯罪依法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2、互相斗毆。是指參與者在主觀上不法侵害故意的支配下,客觀上實施的連續的互相侵害的行為。在互相斗毆的情況下,由于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防衛意圖,其行為也不得視為正當防衛。
(二)防衛起因
防衛起因是正當防衛構成的客觀條件之一。正當防衛的起因是不法侵害,沒有不法侵害就談不上正當防衛。不法侵害必須具備社會危害性和侵害緊迫性。只有同時具備以上兩個特征,才能成為正當防衛的起因。行為的社會危害性,是正當防衛起因的質的特征。沒有社會危害性就不存在正當防衛的現實基礎,因此就不可能有侵害緊迫性的問題。侵害緊迫性也是正當防衛起因量的特征,它排除了那些沒有緊迫性的不法侵害成為防衛起因的可能性,從而使正當防衛的起因只限于為實現正當防衛的目的所允許的范圍。
在現實生活中,往往發生這樣的情形,即一個人確實由于主觀認識上的錯誤,實際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卻誤認為存在,因而對臆想中的不法侵害實行了所謂正當防衛,造成他人的無辜傷害,這種防衛在刑法理論上稱為假想防衛。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按照對事實認識錯誤的一般原則來解決其刑事責任問題,即:
(1)假想防衛不可能構成故意犯罪。
(2)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過失,應以過失犯罪論處。
(3)在假想防衛的情況下,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過錯,其危害結果是由于行為人當時不可能預見到的原因引起的,行為人不負刑事責任。
(三)防衛客體
防衛客體主要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正當防衛是通過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損害的方法,使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的行為。因此,防衛客體的確定對于正當防衛的認定具有現實意義。正當防衛的性質決定了其防衛客體只能是不法侵害人本身,而缺乏防衛客體的防衛第三者的行為,不得視為正當防衛。所謂防衛第三者,就是對第三者實行了所謂正當防衛,即加害于沒有進行不法侵害的其他人,使其遭受損害。對于防衛第三者應當根據以下三種情況處理:
(1)防衛第三者符合緊急避險的條件的,應以緊急避險論,不負刑事責任。
(2)防衛第三者而出于侵害之故意的,應以故意犯罪論。
(3)防衛第三者而出于對事實上的認識錯誤,但主觀上具有過失的,應以過失犯罪論。
(四)防衛時間
正當防衛的時間是正當防衛的客觀條件之一,它所要解決的是在什么時候可以進行正當防衛的問題。正當防衛是為制止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加害行為,必須針對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才能實行。所謂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是指侵害處于實施階段,這個實施階段可以表述為已經發生并且尚未結束。因此,防衛時間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認定:
1、開始時間。關鍵是要正確地認定不法侵害行為的著手。我認為在確定不法侵害的著手,從而判斷正當防衛的開始時間的時候,不能苛求防衛人,而是應該根據當時的主觀和客觀的因素全面分析。例如,對于入室搶劫犯罪來說,只要已經開始入室,雖未及實施其他侵害行為,也應當視為已經開始不法侵害。在特殊情況下,不法侵害雖然還沒有進人實施階段,但其實施卻已逼近,侵害在即,形勢十分緊迫,不實施正當防衛不足以保護國家、社會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權利。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可以實施正當防衛。
2、終止時間。在不法侵害終止以后,正當防衛的前提條件已經不復存在。因此,一般不再發生防衛的問題。所以,必須正確地確定不法侵害的終止時間,以便確定正當防衛權利的消失時間。我認為,正當防衛的目的是使國家、社會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因此,不法侵害的終止應以不法侵害的危險是否排除為其客觀標準。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應當認為不法侵害已經終止,不得再實行正當防衛:第一,不法侵害行為已經結束;第二,不法侵害行為確已自動中止;第三,不法侵害人已經被制服或者已經喪失侵害能力。
正確認定不法侵害的著手時間和終止時間,對于判斷正當防衛是否適時具有重大意義。因此凡是違反防衛時間條件的所謂防衛行為,在刑法理論上稱為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時可以分為兩種形式:
(1)事前防衛,指在不法侵害尚未發生的時候所采取的所謂防衛行為。由于在這種情況下,不法侵害沒有現實地發生,因此,其行為不得視為正當防衛。
(2)事后防衛、指不法侵害終止以后,對不法侵害人的所謂采取的防衛行為。公民實施防衛行為,已使不法侵害人喪失了侵害能力,有效地制止了不法侵害的繼續,在這種情況下對不法侵害人實施侵害,屬于違法行為。這種違法侵害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糾紛,可否拒付醫療費
2021-01-17政府拆了房子不給錢怎么辦
2021-03-05法定這些情況下可要回彩禮?悔婚可以返還嗎?
2020-12-20老字號如何申請注冊
2021-01-30交警如何開責任認定書
2020-11-16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按揭房二次抵押最長多久
2020-12-14撫恤金遺囑怎樣寫才有效
2020-12-08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021-03-19企業承包與租賃合同區別具體在哪些地方
2021-01-01法院能否主動引用同時履行抗辯權
2021-01-07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集資房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05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職工可要求經濟賠償金
2021-02-17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怎樣調解勞動爭議
2021-01-01公司被收購能辭退孕婦嗎
2021-02-15產品責任險與職業責任險的區別詳解
2021-01-21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含有死亡給付的綜合性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認定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