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類土地使用年限的規定是什么?
各類土地使用年限的規定是:住宅用地,全國統一執行的土地使用年限為70年;工業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教、科、文、衛等帶有福利性質的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商、娛、旅等盈利性項目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為40年;其他綜合類性質用地,土地使用年限為50年。
二、土地性質的分類
一般分五類:商業用地、綜合用地、住宅用地、工業用地和其他用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轉讓暫行條例》,各類用地出讓的最高年限為:居住用地70年;工業用地50年;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用地50年;商業、旅游、娛樂用地40年;綜合或其他用地50年。
商業用地是指規劃部門根據城市規劃所規定該宗地塊的用地性質是用于建設商業用房屋,出讓后用地的使用年限為40年。
綜合用地的概念是指不同用途的土地(如商業、工業、住宅等)所構成的土地。
三、相關內容拓展
據悉,在《物權法》出臺之前,根據1994年7月5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續期的,應當重新簽訂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并依照規定支付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也就是說,根據以往的規定,辦理土地使用權續期是需要繳納一定費用的。
而《物權法》出臺后,雖然規定了可以自動續期,但實際上并沒有對續期的土地使用費支付標準和辦法做出明確規定。特別是2007年3月,《土地管理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開始在一定范圍內征求意見,相比于“草案”,“征求意見稿”以“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自動續期”替換了“無償自動續期”。
但是,當購房者的土地使用年限到期之后,需要怎樣進行權利延期,是否需要繳納土地出讓費用,繳納多少出讓費用,都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而有關業內人士認為,適當續費是最有可能的。
我國的各種類土地使用年限都是有著一定的規定的,根據使用的用途不同其使用年限長短上也是有著一定的差異的,最長的是70年,最短的40年,這需要到當地的相關部門或者是官網上進行詳細的了解,避免在使用時因為不熟悉政策而導致不必要的麻煩產生。
土地使用稅如何征收?
土地使用權的使用期限屆滿后怎樣處理
什么是國有土地使用證,國有土地使用證重要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有子女贍養的能否申請到低保
2020-11-10如何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0-11-29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婚前財產約定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6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商業銀行辦理資金清算程序有何規定
2020-12-22融資租賃合同法律關系中將涉及哪些主體
2021-03-16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2-23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現金價值的計算的問題有哪些
2020-12-17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土地承包經營權什么時候發證
2020-11-08土地入股分紅屬于什么科目
2020-11-16公司拆遷補償能分紅嗎
2021-01-13二手房拆遷費怎么補
2020-11-28拆遷房產證改名所需的資料
2021-03-04陽江測量標志拆遷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1-01-20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