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分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
過失犯罪,指在過失心理支配之下實施的、根據《刑法》的規定已經構成犯罪的行為。
犯罪過失,是指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的心理態度。犯罪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兩種類型。
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有相似之處,表現在都沒有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客觀上又都發生了結果,但前者是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后果是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只是疏忽大意才沒有預見。在這個問題上,應根據前述判斷基礎、判斷方法與判斷標準,全面、客觀、準確地判斷行為人能否預見,從而正確區分意外事件與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尤其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由于事件已經發生,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的發展過程已清楚地展現出來,故不應由此逆推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這種做法容易擴大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范圍。正確的方法是,從分析行為入手,根據行為本身的危險程度、行為的客觀環境以及行為入的知能水平,判斷行為入在當時的情況下能否預見結果的發生。
第二,不能因為結果嚴重就斷定行為人能夠預見、應當預見。行為人能否預見結果發生與實際發生的結果是否嚴重,具有一定聯系;但不能由此認為,凡是結果嚴重的,行為人就能夠預見、應當預見,凡是結果不嚴重的,行為人便不能夠預見、不應當預見。只要結果嚴重就千方百計追究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做法,是結果責任的殘余,違反主客觀相統一的原則。
第三,行為人在實施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時,有時也會發生行為入所不能預見的其他結果,不能因為行為人實施的是不道德、違法乃至犯罪行為,就斷定他能夠、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一切結果。特別是不能因為行為人的行為本身不構成犯罪,就針對其不能預見的結果追究疏忽大意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刑法》
第十五條?【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第十六條?【不可抗力和意外事件】行為在客觀上雖然造成了損害結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過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預見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怎樣區分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問題進行的解答,過失犯罪和意外事件的區別主要包括行為結果可預見性不同、對事件的認知能力不同等,意外事件是不能避免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始股每年都能分紅嗎
2020-11-17村委會錯誤發放征地補償怎么辦
2020-12-04鄰居違章裝防護欄遮擋光線如何處理
2020-12-10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怎樣確定贍養費標準,贍養費包含哪些費用
2021-02-28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海事海商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嗎
2021-03-01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信用卡轉賬還貸委托協議范本
2020-12-17房產保全取消多久能過戶
2020-12-07純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2-05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變更的效力受影響嗎
2021-03-16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適用是怎樣的
2020-12-26保險合同理賠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如何過濾保險資金投資風險
2020-12-10保險問答:孕婦能不能投保?
2020-12-13土地承包與土地流轉有什么不同嗎
2021-03-19土地出讓金是如何算的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