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50萬追臟了要判幾年
電信詐騙50萬元,數額特別巨大,涉嫌詐騙罪,報案后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一般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抓獲犯罪嫌疑人即可追回贓款贓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詐騙罪侵犯對象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本法已于第一百九十三條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
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首先,行為人實施了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從形式上說包括兩類,一是虛構事實,二是隱瞞真相,二者從實質上說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
欺詐行為的內容是,在具體狀況下,使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并作出行為人所希望的財產處分。
因此不管是虛構、隱瞞過去的事實,還是當下的事實與將來的事實,只要具有上述內容的,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如果欺詐內容不是使他們作出財產處分的,則不是詐騙罪的欺詐行為。欺詐行為必須達到使一般人能夠產生錯誤認識的程度,對自己出賣的商品進行夸張,沒有超出社會容忍范圍的,不是欺詐行為。
欺詐行為的手段、方法沒有限制,既可以是語言欺詐,也可以是動作欺詐(欺詐行為本身既可以是作為,也可以是不作為,即有告知某種事實的義務,但不履行這種義務,使對方陷入錯誤認識或者繼續陷入錯誤認識),行為人利用這種認識錯誤取得財產的,也是欺詐行為。
根據刑法第300條規定,組織和利用會道門、邪教組織或者利用迷信騙取財物的以詐騙罪論處。
其次,欺詐行為使對方產生錯誤認識。對方產生錯誤認識是行為人的欺詐行為所致,即使對方在判斷上有一定的錯誤,也不妨礙欺詐行為的成立。
在欺詐行為與對方處分財產之間,必須介入對方的錯誤認識。如果對方不是因欺詐行為產生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就不成立詐騙罪。欺詐行為的對方只要求是具有處分財產的權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
詐騙的贓款追繳,國家的有關機關會進行合理的處置,有關的當事人要積極的關注,這樣自己的利益維護就不會缺失一定的條件,但是具體的操作依舊需要自己按照有關的程序來進行,但是時間的消耗,會讓有關的當事人缺乏足夠的耐心,自己要多加注意。
貸款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怎樣的,怎么量刑處罰?
貸款詐騙罪立案標準2020
詐騙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辦理反擔保抵押措施有什么條件
2021-03-11哪些情形下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不用賠償
2021-02-27被看守所拘留能探視嗎
2020-11-11車禍不夠傷殘如何賠償
2020-11-18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二婚不拿離婚證可以嗎
2020-11-16違法合同簽了算數嗎
2021-01-31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條件與程序有哪些
2021-02-08簽訂勞動合同試用期過了沒漲工資怎么辦
2020-12-10競業限制的補償金包含在在職工資里是否違法
2020-11-21勞動爭議調解不成的情況
2020-11-30車輛損失險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13怎樣改善保險經紀人的外部生存環境
2021-03-13簽訂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保險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0-11-24企業財產保險最高額是多少
2020-12-19保險合同有哪些必備條款
2020-12-19有關保險公司的問題有哪些
2021-02-19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1-02-08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