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怎么樣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三條
犯罪預備是有犯罪動機,是犯罪前基本條件,包括準備工具,順序計劃等但沒有實施犯罪。犯罪未遂是已經發生動作的過程?,但沒有達到犯罪的目標或部分目標。區別犯罪未遂與犯罪預備主要有以下兩點:
1、概念不同
犯罪預備是指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而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2、處罰不同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犯罪預備是著手實施前的階段,而犯罪未遂則是已經著手實施,但是因為其他外界原因沒得逞,比如想盜竊因為有人巡邏沒偷成,比如想搶劫因為遭到反抗沒搶到錢,但是行為實施時已經構成犯罪,只是沒有得到財物而已。但如果為盜竊去購買鉗子等作案工具,為搶劫去購買槍支、刀具或踩點等顯然是在為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屬于犯罪預備。
二、犯罪未遂法律追不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犯罪未未遂是指:“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導逞。”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已經開始實行刑法規定的某一具具體犯罪的客觀上的行為。沒有得逞是指沒有完成犯罪。本案,丁某的行為,是已經著手實行強奸婦女的行為。但是由于丁某意志以外的原因——有人路過而沒有完成其預定的強奸女青年徐某的犯罪行為,已構成強奸罪(未遂)。
未遂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如果不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就達到既遂,其社會危害性比預備犯更大,因此,更需追究其刑事責任。但畢竟沒有達到既遂,所以,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三、犯罪構成的四個要素
犯罪構成要件是某行為構成犯罪所必須滿足的主客觀條件的有機整體,由四個方面構成:
1、犯罪主體,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人,單位也可以成為部分犯罪的主體。
2、犯罪客體,指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害的社會關系。
3、犯罪的主觀方面,指犯罪主體對其實施的危害行為及危害結果所抱得心理態度,包括犯罪目的和主觀罪過等要素。
4、犯罪客觀方面,指犯罪活動在客觀上的外在表現,包括危害行為、危害結果、因果關系等要素。
以上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犯罪預備和犯罪未遂的區別是怎么樣的的相關知識,未遂犯已經著手實行犯罪,如果不是意志以外的原因就達到既遂,其社會危害性比預備犯更大,因此,更需追究其刑事責任。如果您還有任何其他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是否需要約定
2021-01-19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責令停產停業多久算重大行政處罰
2021-01-25承包經營權能否繼承
2021-01-16一審承認的事實二審不承認怎么辦
2021-03-25購房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六大陷阱是什么
2021-02-21裁員補償扣掉五險一金嗎
2021-02-05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試用期離職十天還沒發工資怎么辦
2020-12-07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什么情況公司不能勸退員工
2021-03-22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保險期間屆滿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2-31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兒童車禍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1-02-04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自駕出游的保險怎么辦
2021-03-19對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