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認定招搖撞騙罪的情形是什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條規定,招搖撞騙罪是指為謀取非法利益,假冒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損害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的行為。根據刑法第279條的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的,應當立案。本罪屬于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原則上就應當以犯罪論處,應當立案偵查。
二、與詐騙罪的界限
兩者都表現為欺騙行為,而且招搖撞騙罪也可以如詐騙罪那樣騙取財物,因而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侵害的客體不同。招搖撞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僅限于公私財產權利。
(2)行為手段不同。招搖撞騙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詐騙罪的手段并無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和方式進行。
(3)犯罪的主觀目的不同。詐騙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財物;而招搖撞騙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內容較詐騙罪的目的廣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構成犯罪有無數額限制的不同。只有詐騙數額較大以上的公私財物的,才可構成詐騙罪;而法律對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的構成并無數額較大的要求,這是因為,這種犯罪未必一定表現為詐騙財物,而有可能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現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決定的對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的破壞。盡管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有上述區別,但在行為人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去騙取財物的情況下,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罪名,屬于想象競合犯。處理想象競合犯的案件應當按照從一重罪處的原則。
(5)犯罪目的的不同。
招搖撞騙罪的認定上,一般是存在招搖撞騙行為的情況下就可以認定,具體情況下還應當對詐騙罪的相關犯罪事實區別進行處理,特別是兩者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情況上應當嚴格按照由司法機關的相關規定來進行處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
招搖撞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招搖撞騙罪的司法解釋有什么內容
招搖撞騙罪刑事處罰是怎樣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中尸檢是必須的嗎
2021-02-18房東悄悄賣房租客是否有優先購買權
2021-02-26著作權糾紛的處理有哪些途徑
2021-02-22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代位繼承的哪些條件
2020-12-20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如何處理員工擅自離崗的事件
2021-03-09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消費養老”真能夠對老年人進行養老嗎
2021-03-07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受益人先于被保險人死亡要理賠嗎
2021-01-27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21從海運保險角度淺析國外進口商對貿易合同的選擇
2020-12-2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24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保險代理人冒用客戶名義騙領借款,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罪
2021-02-18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