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瀆職罪涉及300萬稅金怎么處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條【職務侵占罪;貪污罪】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數額巨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二、根據《決定》第十條的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職工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公司、企業財物,數額較大的,構成侵占罪。
《決定》第十條規定的“侵占”,是指行為人以侵吞、盜竊、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本公司、企業財物的行為。
實施《決定》第十條規定的行為,侵占公司、企業財物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較大”;侵占公司、企業財物十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二、職務侵占罪的客觀表現
1、行為人利用了其職務上的便利。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構成職務侵占罪的前提條件。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指行為人利用自己在本單位職務上所具有的主管、管理或者經手本單位財物的便利。“主管權”,是指雖然并不具體負責管理、經手本單位的財物,但對本單位財物的調撥、安排、使用等具有決定性的控制、支配權。享有主管本單位財物職權的,一般都是在單位中擔任領導職務的人員,如廠長、經理等。“管理權”,是指直接負責、保管、看守、使用、處理本單位的財物而擁有的一定的控制、支配權。這類人員如倉庫保管員、會計、出納人員等。“經手權”,是指本身并不負責對本公司財物的管理,但因為工作需要,對本單位財物有領取、使用、發出或報銷等職權。如企業中的工區長、采購員等。
2、行為人實施了將本單位財物非法占為已有的行為。如何理解“占為己有”?根據1995年12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占、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決定》第十條規定的‘侵占’,是指行為人以侵吞、盜竊、騙取或者以其他非法占有本公司、企業財物的行為。”
三、瀆職罪的種類有哪些
(一)濫用職權型瀆職罪。
包括濫用職權罪,故意泄露國家秘密罪,私放在押人員罪,違法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罪,辦理偷越國(邊)境人員出入境證件罪,放行偷越國(邊)境人員罪,阻礙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幫助犯罪分子逃避處罰罪。
(二)玩忽職守型瀆職罪。
包括玩忽職守罪,過失泄露國家秘密罪,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簽訂、履行合同失職被騙罪,環境監管失職罪,傳染病防治失職罪,商檢失職罪,動植物檢疫失職罪,不解救被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罪,失職造成珍貴文物損毀、流失罪。
(三)徇私舞弊型瀆職罪。
包括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執行裁判玩忽職守、濫用職權罪,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濫用管理公司、證券職權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稅款罪,徇私舞弊發售發票、抵扣稅款、出口退稅罪,違法提供出口退稅憑證罪,非法批準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價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罪,放縱走私罪,商檢徇私舞弊罪,動植物檢疫徇私舞弊罪,放縱制售偽劣商品犯罪行為罪,招收公務員、學生徇私舞弊罪。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瀆職罪涉及300萬稅金怎么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利用職務便利侵占三百地萬稅金的,達到刑法職務侵占罪數額巨大的情形,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辭退員工的方法和技巧
2020-11-29監護人能用被監護人的錢嗎
2020-11-23侵占罪與盜竊罪有哪些不同,侵占罪告訴處理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04執行標的的異議
2021-01-11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哪些情況下要約不生效
2021-02-03法律中規定的合同保全措施有哪些
2021-01-27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申請財產保全需要抵押財產嗎
2021-02-17開發商延期交房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1-19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投保人如果體檢不合格保費會退回來嗎
2021-01-23被保險人酒后駕車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1-01-18外資保險公司在我國有哪些形式
2021-01-01失業保險基金損失是否可以追回
2021-03-2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2021-01-29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讓合法嗎
2021-01-16農民可以自主要求延長承包期嗎
2021-03-11拆遷補償方案需要公告公示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