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費是指受害人在遭受損害后,為輔助治療或使身體盡快康復而購買日常飲食以外的營養品所支出的費用。
對于營養費問題,《民法通則》第119條沒有明文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也沒有規定。對營養費進行規定的,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司法解釋,這反映了最高人民法院對受害人的人文關懷,體現了制定司法解釋“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
最早對營養費作出規定的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外海上人身傷亡案件損害賠償的具體規定(試行)》,該解釋第3條第4項規定:“其他必要的費用。包括運送傷殘人員的交通、食宿之合理費用、傷愈前的營養費……。”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4條規定:“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由此,人民法院在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對營養費的確定,以兩者為依據,一是受害人的傷殘情況,二是參考醫療機構的意見。雖然醫療機構出具的意見,只是人民法院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時的參考,但這一意見非常重要,是確定營養費時的重要依據之一。按照文義解釋,這里的傷殘情況,既包括一般傷害,也包括殘疾的情況。一般而言,一般的傷害可能不需要賠償受害人的營養費。因為就一般傷害而言,受害人一般不需要特別補充營養。但是,也有例外情況。因為傷害重,不一定造成殘疾。反之,傷害輕,也不一定不造成殘疾。
那么,是不是只要受害人遭受的人身損害達到了殘疾的程度,就需要支付營養費呢?就《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24條的規定來看,還不能這樣理解。
總之,是否需要賠償受害人營養費,要視受害人受傷害或者殘疾的具體情況,從其治療和康復的實際需要來確定。這就使營養費的確定不如其他賠償費用的確定具體,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在審判實踐中也不易操作。因為醫學知識專業性強,要求法官對受害人傷殘情況是否需要額外增加營養進行實質審查也不太現實。況且,醫療機構出具的意見僅是參照,不是根據。
由于受到醫患關系、人際關系、社會關系、醫療市場競爭等影響,很難保證醫療機構出具的意見公正、科學、準確。這就使法官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沒有具體標準可參照,又不能從醫學角度進行綜合分析確定,不能令當事人服判息訴。從醫學的角度來說,合理營養是促進康復的物質基礎。受害人的營養狀況,直接關系到手術的成敗和疾病的治療。并且臨床的許多治療措施也需要營養支持作為提高療效的手段。
因此,為了真正體現對受害人的人文關懷,筆者建議將營養費的規定進一步明確,進一步細化,將營養費的確定標準和條件作一定程度的放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30意外失火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08效力待定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1-01-31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語言誘導自殺算犯罪嗎
2021-03-14土地可以進行抵押嗎
2020-12-16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負債與勞動糾紛如何區分
2021-03-21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進出口貨運保險投保的基本內容
2020-11-15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發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財產保險與人身保險保險標的不同
2021-02-05戶口已經轉出能否獲得林地補償呢
2021-02-12只有買賣合同的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款屬于誰
2021-01-15農村征地哪種青苗的補償高
202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