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搖撞騙罪構成是什么?
根據刑法第279條的規定,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的,應當立案。
本罪屬于行為犯,只要行為人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進行招搖撞騙,原則上就應當以犯罪論處,應當立案偵查。
二、與詐騙罪的界限
兩者都表現為欺騙行為,而且招搖撞騙罪也可以如詐騙罪那樣騙取財物,因而容易混淆。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侵害的客體不同。招搖撞騙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動;而詐騙罪侵犯的客體僅限于公私財產權利。
(2)行為手段不同。招搖撞騙罪的手段只限于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進行詐騙;詐騙罪的手段并無此限制,而可以利用任何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和方式進行。
(3)犯罪的主觀目的不同。詐騙罪的犯罪目的,是希望非法占有公私財物;而招搖撞騙罪的犯罪目的,是追求非法利益,其內容較詐騙罪的目的廣泛一些,它可以包括非法占有公私財物,也可以包括其他非法利益占有。
(4)構成犯罪有無數額限制的不同。只有詐騙數額較大以上的公私財物的,才可構成詐騙罪;而法律對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招搖撞騙罪的構成并無數額較大的要求,這是因為,這種犯罪未必一定表現為詐騙財物,而有可能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嚴重的社會危害性,首先和集中地表現為由特定的犯罪手段所決定的對國家機關的威信和正常活動的破壞。盡管招搖撞騙罪與詐騙罪有上述區別,但在行為人冒充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或職稱去騙取財物的情況下,一個行為同時觸犯了兩個罪名,屬于想象競合犯。處理想象競合犯的案件應當按照從一重罪處的原則。
(5)犯罪目的的不同。
三、與敲詐勒索罪的界限
兩者的區別在于:
(1)前罪是以“騙”為特征的,被害人在受騙后往往是“自愿”交出財物或出讓其他合法權益;而后罪,雖然也有“詐”的成份,但卻是以“恫嚇”被害人為特征,即對財物的持有者施以恫嚇,造成其精神上的恐懼,出于無奈,被迫交出財物而出讓其他合法權益。這是兩者最主要的區別。
(2)前罪侵犯的客體是社會管理秩序,是國家機關的威信|及其正常的活動,其直接侵犯的不僅可能是財產權,也可能是公共利益和公民的其他合法權益;而后罪侵犯的客體只能是公私財產所有權。
如果不法分子利用冒充公職人員來進行招搖撞騙的行為也是會嚴重危害到其他公民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會給社會的公共秩序和治安造成惡劣的影響,那么當公民遇到了此類的情形后也是需要收集保存好相關的證據,然后也需要及時的向當地的公安機關進行報警處理的。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與相關罪名的區別
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06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租戶拒交物業費如何處理
2021-03-22自然災害死亡由誰賠償
2021-03-08著作權法修改的爭議問題有哪些
2021-03-03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集資房出售要補交什么嗎
2020-11-17哪種情況下必須通過訴訟程序才能離婚
2021-01-01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委托合同對于委托他人辦事的理解是什么
2021-03-17集團內部調動必須更改勞動合同嗎
2020-11-29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用人單位社保欠繳可以勞動調解嗎
2020-12-03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飛機買延誤險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09保險公司的押金怎么退
2020-11-07哪些原則適用于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