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客體在犯罪構成中擔當對行為的社會屬性與價值判斷的功能,犯罪構成的其它三個方面的構成要件最后都要落腳到犯罪客體上,由犯罪客體作出最后的價值判斷。[1]由此可見犯罪客體在犯罪構成中的地位與意義,受賄罪客體是該罪犯罪構成的必備要件之一,直接影響著該罪的正確定罪與量刑。然而理論界對受賄罪客體的具體內涵卻觀點不一,這導致了司法實務中對受賄罪罪與非罪及此罪與彼罪的認定上的混亂。因此非常有必要對受賄罪客體給出一個比較合理的定位。
一、受賄罪客體的理論聚訟
(一)國外關于受賄罪客體的理論
我國的犯罪構成理論是在50年代初從前蘇聯引進的,認為犯罪構成系犯罪的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犯罪的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的統一體。該四要件說,對我國的刑法理論和實務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該說到目前為止仍是我國刑法理論界對于構成要件的通說。在國外,無論是大陸法系還是英美法系都沒有關于“犯罪客體”的概念。在它們的理論中,與之最為類似的就是“保護法益”。
對于受賄罪的保護法益是什么,即受賄罪侵犯的是何種法益。在立法形式上一直存在著兩種立場:起源于羅馬法的立場是,受賄罪的保護法益是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根據這一立場,不論公務員所實施的這一行為是否正當合法,一旦他要求、約定或收受與職務有關的報酬,就構成受賄罪。起源于日耳曼法的立場是,受賄罪的保護法益是職務行為的純潔性、公正性、不可侵犯性。根據這一立場,只有當公務員實施違法或不正當的職務,從而要求、約定或者收受不正當報酬時,才構成受賄罪。[2]無論是基于哪一種立場探討受賄罪的保護法益,學者之間也是意見不一。例如在日本,受賄罪的保護法益就存在著以下四種觀點:一是認為受賄行為侵犯的是公務員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二是認為受賄行為侵犯的是公務員職務行為的公正性。三是認為受賄行為同時侵犯了職務行為的不可收買性和公正性。四是認為受賄行為違背了公務員廉潔的義務。[3]很明顯,第一種觀點與起源于羅馬法立場上的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相同;第二種觀點主要是站在起源于日耳曼法的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立場之上;第三種觀點則是把起源于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的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的結合;第四種觀點--------僅是第一種觀點的同義反復而已(僅是將第三種觀點中的兩個方面結合成了一個),兩者在本質上并沒有實質的差別。
(二)國內關于受賄罪客體的理論
相對于國外關于受賄罪的保護法益的學說,我國關于受賄罪客體的理論表述則要復雜的多,主要有單一客體說、復雜客體說和選擇性客體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喝酒被車撞是誰承擔責任
2021-02-10行政處罰繳款期限為多久
2021-01-17農村老人去世后,其拆遷安置房子女該如何分配
2021-01-24村集資房可以過戶嗎
2020-12-07不同的保險公司怎么具體運作資產
2020-11-30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車輛部件之間發生瀏碰撞,是否有權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9摩托車沒有保險發生事故有多少責任
2021-01-27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七條
2021-03-06土地出讓金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0-12-30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新農村建設只能是給安置房嗎
2021-02-06拆遷房產證改名所需的資料
2021-03-04安置房的公攤面積比拆遷的原房屋公攤面積大合理嗎
2021-01-29開發房地產屬于公益拆遷嗎
2020-11-142020最新企業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04拆遷補償款須要交稅嗎
2021-02-192020年沒有修房子的怎么補貼拆遷款
2021-03-08江西弋陽拆遷補多少錢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