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意見認為,無論索賄還是受賄都應以“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要件。
一種意見認為,索賄行為不應以“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受賄罪的構成要件,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的行為,無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都不影響受賄罪的成立。
結合多年的辦案實踐,筆者認為:索取型受賄罪應以“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構成要件。
其一,索取型受賄與收受型受賄均為受賄,它們侵犯的都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只是手段形式不同,并無質的差異。所謂索取型受賄,是指行為人在他人有求于己的時候,主動要求對方向自己交付財物或其它財產性利益,并以此作為“為他人謀取利益”的交換條件。眾所周知,任何職務就其本身而言,不可能自然具有索取他人財物的功能,也就是說,索賄人不可能利用其職務本身,直接取得他人財物,只能憑借自己的職務行為,為他人謀取利益,并以此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對方提供財物,才能得以取得財物。索取型受賄罪與收受型受賄罪,在本質上并無二致,二者都是以權易利的瀆職犯罪。“為他人謀取利益”是行賄人與受賄人進行金錢與權力相交換的條件,離開了這一交換條件,行賄人與受賄人之間的交易就無法進行。因此,“為他人謀取利益”亦應是索取型受賄罪的必備構成要件。
其二,“為他人謀取利益”也是索取型受賄罪與其它犯罪相區別的主要標志。何謂索取型受賄罪?所謂“索取”,可能是索要,也可能是勒索。前者是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當事人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要求賄賂,而未使用要挾、脅迫的方法,后者則使用要挾脅迫的方法,明示或暗示:如不送財物,其事就不好辦或者會有嚴重后果,迫使當事人給他送財物。當受賄采用勒索方法時,它與敲詐勒索罪的客觀方面的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利用了職務之便。簡言之,索賄型受賄罪中包括利用職務之便勒索。縱觀索取型受賄罪不難看出,索取人與被索取人之間之所以能夠“成交”,其關鍵仍然在于索賄人借以利用職務之便為行賄人謀取某種利益作為“回報”。如果把“為他人謀取利益”排除在索取型受賄罪之外,那么受賄人的索取就成了一種純粹的非法勒索行為,就與非法強索他人財物為目的的敲詐勒索罪劃不清界限,反映不出索賄人與被索賄人之間“投桃報李”的關系。我國《刑法》第274條規定的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于被害人實施威脅或者要挾的方法,索取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其與索取型受賄罪在客觀方面都表現為索取財物,如果是國家工作人員向別人索取財物時,兩罪就出現了交叉。如何正確區分兩罪,關鍵點是:一、被索取人是否有求于國家工作人員為其謀取利益。如果是被索取人為了要求索取人利用職權為其謀取利益,索取人以此為條件,向被索取人索要財物的,應以受賄罪處理;如果被索取人無求于索取人,索取人是抓住了被索取人的一些隱私、把柄而要求被索取人交付財物的,則應認定為敲詐勒索罪。二、被索取人是否自愿交付財物。索賄雖然是由索取人提出的,但被索取人是自愿交付財物的,因為被索取人實際上希望滿足索取人的愿望后,使其利用職權為自己謀取利益;而在敲詐勒索罪中,被勒索人是不自愿的,是由于害怕被揭露隱私或者害怕索取人的其他不利自己的行為而被迫交付財物的由此可以看出,索取型受賄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所實施敲詐勒索行為的區別,關鍵在于是否利用職權“為他人謀取利益”。索賄人向被索賄人索取財物的代價,是以為被索賄人謀取利益為交換條件的。而敲詐勒索,則不存在為他人謀取利益的問題,財物的取得與謀利毫無關系。這就表明,把“為他人謀取利益”作為索取型受賄罪主客觀上的必備要件,易于區分此罪與彼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涉及的幾個常見問題
2021-01-21最高法關于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
2021-01-19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經理約談說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0-12-30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醫療意外保險具體是什么
2021-03-22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保險合同的補償性要如何體現
2021-03-09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拼車族應該如何購買車險
2021-01-10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團體保險業務發展空間分析
2021-03-21以個人名義簽訂承包合同屬于家庭財產嗎
2020-12-31新農村建設搬遷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1公租房拆遷中,戶口在內的人都可以得到補償嗎
2021-03-23什么樣的安置補償協議是無效的
2020-12-31房屋拆遷中,評估報告有期限嗎,多長時間有效
2021-01-10拆遷房屋宅基地怎么補償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