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客體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體,主要是公共財產的所有權,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國家的財經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直接客體是公款的使用權,同時行為人挪用公款后必然占有,有的還因此獲得收益。而所有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種相互聯系又具有相對獨立性的權能,因此對所有權權能的侵犯也必然是對所有權的侵犯。所有權被侵犯并不意味著所有權轉移。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取得所有權必須依照法律規定,因此,從這一法律意義上講,任何財產犯罪實際上都不可能真正取得所有權,挪用公款罪與貪污一樣都侵犯了財產所有權,不同之處只是在于所有權被侵犯的程度不同而已。同時,正因為挪用公款罪直接侵犯了公款的使用權,而這是違反國家財經管理制度中的公款使用制度的,因而它又侵犯了國家財經管理制度。但是,由于挪用公款侵犯的主要客體是國家公共財產所有權,挪用公款罪所侵犯的客體包括:一是國有財產的所有權;二是勞動群眾集體財產的所有權;三是用于扶貧和其他公益事業的社會捐助或專項基金的財產的所有權;四是在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集體企業和人民團體管理、使用或運輸中的私人財產的所有權:五是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非國有單位資金的所荷權;六是非國有金融機構中客戶資金的所有權,其中,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既包括當然的公共資金款項,也包括擬定的公共資金款項。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對象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對象主要是公款。這既包括國家、集體所有的貨幣資金,也包括由國家管理、使用、運輸、匯兌與儲存過程中的私人所有的貨幣。在國有企業、公司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挪用本企業、公司的財物,屬于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中,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挪用上述公司、企業的資金,也應屬于侵犯公共財物所有權。根據本法第384條的規定,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要按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因此這些特定的公款、公物可以成為挪用公款罪的對象。挪用公物歸個人使用,一般應由主管部門按政紀處理,情節嚴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折價按挪用公款罪處罰。因而一般的公物也可以成為挪用公款罪的對象。
以上內容就是小編對“挪用公款罪客體是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贍養父母是責任還是義務
2020-12-18如何認定非道路事故
2021-03-01夫妻共同財產可以贈送給親人嗎
2021-03-22土地抵押的期房能備案嗎
2020-12-16什么情況下需要簽訂補充合同
2021-03-21勞務派遣合同要怎樣解除
2020-12-13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重復保險出險后能獲得超額賠償嗎
2020-12-16商業養老保險真的能夠養老嗎
2021-03-13哪些情形不適用快速理賠
2020-11-16欺騙誘導買保險如何維權
2021-01-18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土地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有什么區別
2020-11-17國有建設用地如何作價出資入股
2020-12-03拆遷沒有協商有強制評估嗎
2021-03-11拆遷安置糾紛如何調解
2021-03-02農村征地,荒地補償應該給誰
2020-11-17房屋拆遷補償協議的常見陷阱有哪些
2021-02-14保障房資金可以用于征地拆遷嗎
20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