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案發前退贓怎么認定
根據《兩高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規定的“及時退還”的情形的規定:
(一)行為人在案發前主動退還賄賂款的行為,應當區分三種情形進行處理
1.案發前退還財物的三種情形。《意見》第九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托人財物后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后,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意見》列舉了案發前退還(上交)財物的兩種情形:一種是“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可簡稱為“及時退還”:另一種是“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可簡稱為“被動退還”。其中“及時退還”情形,要求行為入主觀上沒有受賄的故意,客觀上表現為及時退還或者上交,不存在犯罪故意,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判斷行為人是否具有受賄故意,不能僅根據其本人供述,還應當結合其收受和退還財物的具體行為進行綜合分析。首先,“及時退還”情形的行為人收受他人財物并非本人意愿,往往受當時的時空條件限制不得已接收或者“誤收”,如請托人放下財物即離開,無法追及的;摻夾到正常物品中當時無法發現的;等等。其次,退還必須“及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般是指即時退還。如將禮盒拿回家后發現里面放有現金,第二天即退還的。實踐中,對“及時”不能作絕對化理解,只要在客觀障礙條件消除后退還都算“及時”。如行為人因病無法即時退還,待數月后身體痊愈退還也應視為“及時”,而“被動退還”情形,行為人在接受財物時存在受賄故意,后因自身或者與受賄相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了掩飾犯罪,才被動退還或者上交。這種情形下,行為人退還的時間距離接受財物的時間相對較長,距離被正式查處的時間相對較短,行為人對犯罪并沒有真實悔意,一般不影響受賄罪的認定和處罰。另外,因請托人索要財物而不得已退還的,也應屬于“被動退還”情形。
除《意見》列舉的兩種退還情形外,在實踐中還有一種情形,即行為人雖未及時退還或者上交,但在收受財物后至案發前的期間內主動退還或者上交的。此種情形可以簡稱為“主動退還”。在該情形下,行為人在接受財物時存在受賄的故意,但經過一定時間段后,因主客觀原因等諸多因素的變化,自己主動退還或者上交收受的財物。從法理分析,行為人既具有受賄的故意,又具有受賄的行為,且犯罪過程已經完成,因此,應當構成受賄罪(既遂),至于后面的退還行為,應當視為犯罪后的“退贓”,可以作為處罰時的量刑情節,但不能改變已然犯罪的性質。
2.“主動退還”情形的處理。實踐中,“主動退還”的情況復雜多樣,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司法機關把握的標準不一,故《意見》對此種情形未作規定。近年來,“主動退還”被追訴的案件越來越多,如何把握此類案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成為法院審判中的難題。我們認為,對于“主動退還”情形,可以結合收受財物的時間長短、數額大小以及是否牟利等具體情況,選擇適用不以犯罪論處,依法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1)如上所述,“主動退還”一般不會影響構成犯罪,但在少數情況下,行為人雖然接受財物時存在受賄故意,但在較短時間內即出現悔悟,且未為對方謀取利益即主動退還財物,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可不以犯罪論處。如某公職人員收受他人財物回家后,經親屬規勸或者自己權衡利害得失,旋即將財物退還。這種情形,就不應以犯罪論處。
(2)在構成犯罪的前提下,考慮到行為人“主動退還”雖然屬于“退贓”情節,但表明其有悔罪表現,主觀惡性較小,對職務廉潔性的損害也相應減小,故對其從寬處罰往往能獲得民眾認同。另對不同退贓行為比較分析,在實踐中,被告人到案后的“積極退贓”行為尚可作為從輕處罰的情節,“主動退還”與“積極退贓”相比,行為人體現的主觀惡性更小,社會危害更低,舉重以明輕,對“主動退還”情形更應當從寬處罰。可見,對案發前“主動退還”的行為從寬處罰有一定的法理基礎、司法基礎和民意基礎。反之,如果無視“主動退還”與“積極退贓”的區別,則容易產生“白退不如抓住再說”的不良引導作用,不利于激勵行為人及時悔罪,也與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背道而馳。
在具體案件中,對從寬處罰幅度的把握應當考慮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1)從退還的時間來看,“主動退還”一般介于“及時退還”和“被動退還”之間,退還時間的遲早反映了悔罪程度的大小,一般而言,越接近“及時退還”情形的,從寬處罰的幅度就越大:越接近“被動退還”情形,退還越晚的,從寬處罰的幅度就越小;(2)從是否為請托人謀取利益來看,“主動退還”時已為請托人謀取了利益,尤其是非法利益的,從寬的幅度就越小,沒有或者不愿為請托人謀取利益的,從寬的幅度就越大;(3)收受財物數額的大小,也影響從寬的幅度。根據以上三個方面的因素,結合行為人到案后的認罪態度等情況,分別確定從輕、減輕或免予刑事處罰。對案發前“主動退還”的,首先應當考慮從輕處罰;對數額不大,且沒有為他人牟利,退還時間早,犯罪情節輕微的,可免予刑事處罰;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如果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處罰仍明顯偏重的,可以依照刑法第63條第二款的規定,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
上述知識就是小編對“受賄案發前退贓怎么認定”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受罪罪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案發前退贓的,屬于及時退贓的行為,一般情況下可不追究刑事責任或者處最輕的刑事責任。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希望可以幫您解決相關的問題。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律霸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農村建設,不愿意拆遷的該怎么處理
2020-12-01養老服務機構超出業務范圍活動的如何處理
2021-01-11事實婚姻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1-01-23婚姻效力具有溯及力嗎
2021-01-20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不動產可以行使留置權嗎
2021-02-05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安置房產權屬于戶主嗎
2020-12-05合同法延遲交貨的處罰是什么
2021-01-05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雇傭關系因疾病死亡怎么辦
2021-01-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建筑物區分所有權糾紛案件的解釋
2020-12-27煤礦井下用工最長不超過多少年
2020-11-10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單位口頭通知調崗不降薪,勞動者是否可以去新崗位報到呢
2021-02-02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在哪些條件下被保險人可以行使委付
2021-01-05保險的作用具體有哪些
2021-02-11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保險合同糾紛適用什么規定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