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區別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主體、客觀方面均十分相似,主要區別在于:
1、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發生在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等公共場所,破壞的是公共場所的秩序;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發生在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所在地,破壞的是這些單位的工作、生產、教學、科研秩序。
2、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行為人必須同時具有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情節,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毋須具有,實踐中往往由于有些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所在地本身處于或靠近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公園等公共場所,所以行為人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時會造成公共場所秩序遭到破壞、交通秩序遭到破壞的后果;也可能在行為人聚眾實施上述兩罪時導致這些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無法工作,造成嚴重損失。
3、實踐中可以從犯罪目的著手加以區別。一般來說,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行為人目的是直接針對特定的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行為人并不以擾亂特定單位工作秩序為目的,對于前一種情形應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論處,造成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混亂的后果應作為衡量情節是否嚴重的因索之一。對于后一種情形,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構成間接故意、客觀上造成嚴重損失的,應按吸收犯處理,以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論處;如果行為人對致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無法工作,造成嚴重損失,主觀上屬于過失的,不構成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但應將這一危害后果作為量刑時的考慮因索。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
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行為。依據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條規定: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失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
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是指聚眾擾亂車站、碼頭、民用航空站、商場、公園、影劇院、展覽會、運動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秩序,抗拒、阻礙國家治安管理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情節嚴重的行為。根據刑法第291條之規定,犯本罪的,對首要分子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您介紹的“聚眾擾亂社會秩序罪和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的區別”的相關法律知識,這兩罪主要從發生地點、行為人行為導致結果、犯罪目的等方面區別。經過上述講解,如果您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