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機動車輛的增多,當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害賠償向法院起訴也逐年增多,但有關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卻沒有健全,還只停留在原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上,造成審判、實踐中無法準確把握尺度,產生分歧。筆者試就道路交通事故引發的幾種賠償主體資格和責任的確定,試談個人的看法和見解。
一、受害人及親屬請求賠償的主體資格認定
訴訟請求賠償的主體資格就是原告,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的原告,是指因道路交通事故使其人身或財產受損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或者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的死亡人的權利繼受人以及死者生前,殘者殘前撫養的被撫養人。對于把受害人列為原告,這不會產生導議。但對權利繼受人以及被撫養人作為原告的,就有其作法不一,有的只把權利繼受人被撫養人中的一人作為代表,列為原告;而有的則把所有的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全部列為原告。由于各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的權利是各個人享有的,其權利范圍也不一樣,如同第一順序的財產繼承人中,只有未滿16歲或者已喪失勞動能力又無其他生活來源的才享有請求賠償撫養費的權利。因此,不能只列權利繼受人和被撫養人的其中一人為原告,而應把所有的權利繼承人和被撫養人的都對全案的權利人的權利都做出處理。
二、機動車損害賠償主體資格和責任的認定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31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對交通事故造成的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承擔賠償責任的機動車駕駛員暫時無力賠償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負責墊付。但是,機動車駕駛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負有交通事故責任的,由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所在單位或者機動車的所有人在賠償損失后,可以向駕駛員追償部分或全部費用。”從該條款可以看出,在機動車事故損害賠償責任的順序首先是交通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即造成事故的駕者;單位或車主作為第一順序責任人僅限于駕駛者系執行職務中致害之時。其余情形下,單位或車主僅在駕駛者無力賠償時方承擔墊付責任,即第二順序責任人。
三、動車損害賠償特殊主體資格和責任的認定
租用關系。由于租用人或借用人與車主之間并不存在執行職務的關系,因此依據規定,應由租用人或借用人作為責任的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撤銷無效婚姻
2020-11-26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網貸下架造成逾期怎么辦
2020-12-25服刑人員減刑流程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26家庭冷暴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2-21怎樣全面理解婚姻自由?
2021-03-22傷殘等級鑒定需要什么材料,如何鑒定傷殘等級
2021-03-22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房子70年產權到期后怎么辦?民法典草案規定:自動續期,可免費?
2020-11-07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拘役是否要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1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意外傷害保險的責任期限是什么意思,時間是多久
2020-11-13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保險的種類可以分為哪些
2021-03-06保險利益與投保有什么關系嗎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