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規定
“違法所得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是指單位或者個人侵犯他人專利權,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累計達到10萬元以上形。
專利權
是指國家專利機關授予發明人、設計人或者其所在單位對發明創造在期限內所享有的專有權。國家為了鼓勵發明創造,促進科學技術的繁榮和發展,切實保利權人的權益,建立了專利管理制度。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不僅侵犯了專利權人對專利的專有權,而且也侵犯了國家的專利管理制度。
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具體指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以營利為目的,制造、使用、銷售專利產品,竊用專利方法,冒充他人專利產品的行為。應當注意,這里的“專利”必須是在專利權的保護期限內的專利,超過專利保護期限的不受法律保護。
本罪立案標準第2項規定
“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的“直接經濟損失”,是指由于行為人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導致的專利權人直接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實際價值,不包括間接經濟損失。
本罪立案標準第3項規定
“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又假冒他人專利的”,應當立案追究。這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中附則的規定,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第2項規定的數額標準,并且已經達到該數額標準的80%以上,即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
所謂“受過行政處罰2次以上”,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曾經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的行政處罰。至于受處罰的種類、具體時間以及2次處罰之間的時間間隔多長,均不受影響。只要單位或者個人因假冒他人專利受過2次或者2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專利,違法所得數額在8萬元以上的或者給專利權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0萬元以上,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
本罪立案標準第4項規定
“造成惡劣影響的”,應當立案追究。這主要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假冒他人專利,不符合上述關于本罪立案標準的三種情形之一,但其行為引發社會不安定因素、嚴重損害專利權人的利益或者嚴重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等。至于什么情況屬于“造成惡劣影響”,應當根據案件具體情況進行綜合評定。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院調解被告不到場怎么辦
2020-12-24商標侵權判決書會怎么下發
2021-01-30乙方沒有履行租房合同怎么辦
2021-02-23二審終審判決生效一審法院執行嗎
2021-02-05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法人在公司賬戶銀行開戶就可以直接取錢嗎
2021-02-16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商業秘密保密協議怎么寫
2020-11-27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什么關系構成勞動關系
2020-11-21駕駛員實習期肇事是否應予理賠
2020-12-24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再保險合同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2-04人身保險理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7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某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0-11-11不小心撞死人有商業保險怎么判定
2021-03-12撞死人保險賠償多少萬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