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
合同效力,是指依法成立的合同所產生的法律后果。《合同法》第8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護。”
具體說來,合同的效力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依法成立的合同在當事人之間設定一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債權人有權請求債務人為或不為一定行為,債務人則負有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義務。依《合同法》第6條規定,當事人行使權利或履行義務,都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不得違反義務,亦不得濫用權利。
2.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拘束力。合同當事人受合同的約束,不得為與合同的權利義務相違背的行為,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的,應依法承擔違約責任。
3.依法成立的合同,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不履行所承擔的義務,只要有履行的可能(包括法律上的可能和事實上的可能),對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的國家強制力強制違約方履行合同。
合同的成立與生效
《合同法》第44條規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辦理批準、登記等手續生效的,依照其規定。”因此,在一般情況下,合同成立的時間即是合同生效的時間。但某些法律、行政法規對合同生效有特別規定,要求辦理審批、登記手續的,合同須經批準或辦理登記手續才能發生效力。例如,中外合資經營企業合同、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合同,依法律規定,須經外貿部門批準,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附條件或附期限的合同,自條件成熟時或期限屆滿時發生效力。
合同的有效條件
判定合同是否有效的依據是合同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第55條規定了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條件,即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內容不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合同具備以上有效條件的,依法成立,具有法律效力。合同不具備以上有效條件的,其效力即受影響。影響合同效力的因素有欺詐、脅迫、違背法律規定、重大誤解、顯失公平、惡意串通、無權代理、無權處分、不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等。但是,并非不具備上述民事法律行為有效條件的合同均為無效合同。由于現實生活中不具備上述有效條件的合同的情況千差萬別,法律上根據其程度不同,從鼓勵合同交易、促進交易的原則出發,將這類合同區分為三種:一是無效合同;二是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三是效力待定的合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十級工傷賠償標準2020
2020-12-28詐騙立案了可以銷案嗎
2021-02-27遲到會被辭退嗎
2020-12-16刑事訴訟辯護人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
2020-12-04著作權人的種類及著作權的內容
2021-01-17和精神病人結婚該怎么辦
2020-12-16申請工傷賠償,公司不配合怎么辦
2021-01-16個人投資開發房地產應注意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27離職時扣除工裝折舊費合法嗎
2020-12-05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2020最新人身保險新傷殘標準是什么
2021-01-09單位能否為其員工投保人身保險
2021-01-05農房保險理賠多久過期
2021-02-28交通全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17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的相關問題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義務
2021-03-24非機動車拒賠同等責任賠付如何處理
2021-02-12爺爺給孫子投保 為何不能領取保險金
2021-01-18土地轉讓合同印花稅收費標準是什么呢
2021-03-07賓館拆遷,拆遷辦要求停業半年,這半年的損失拆遷方補償嗎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