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冒名入網承擔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認為冒名行為侵害了被冒名者的姓名權的觀點主要是以權利的產生須以客體的存在為理論依據,以劉春田為代表。他認為,“著作權是具體的,是就具體的作品而產生的,其權利也是針對具體的作品而言的,沒有作品就沒有著作權。離開了特定的具體作品的抽象的著作權是不存在的。”同時他還認為,冒名行為“已超出著作權法的署名權問題,屬于假冒姓名,侵犯他人姓名權的行為。”同時,未經他人許可而使用他人的名字,構成對姓名權的侵犯也符合一般的法律規定。
二、侵害署名權說
這種觀點以鄭成思為代表,認為假冒他人署名作品的行為侵犯了他人著作權中的署名權,這也是知識產權學界絕大多數人的觀點。鄭成思認為,署名權的內容包括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和禁止他人在非自己的作品上署名的權利,“由于作品均是精神創作成果,假冒名作家之名發表低劣作品,會給該作家聲譽造成損害,這是典型的侵犯精神權利”,“同時可能影響被冒者本應取得的收入”,“冒他人之名發表非他人的作品是與版權中的精神權利及經濟權利都密切相關的,應當列入版權法管轄范圍。”
三、不正當競爭說
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不僅具有標示性功能,可以防止與其他人的作品相混淆,而且也是消費者選擇文化產品的重要依據。冒名者通常借助被冒名者因先前的創作行為而形成的市場號召力,提高冒名作品的市場認同度,以此獲取不當經濟利益,這將對被冒名者的社會聲譽和經濟利益造成損害。因此可以認定,假冒他人署名的行為屬于典型的假冒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五條也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當手段從事市場交易,損害競爭對手:擅自使用他人的企業名稱或者姓名,引人誤認為是他人的商品”,如果被假冒的姓名(包括為相關公眾所知悉的自然人的筆名、藝名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且有導致公眾混淆的可能時,即構成不正當競爭,被冒名者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提起不正當競爭之訴”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軍人離婚部隊怎么調解
2021-01-13死刑怎么才能改刑
2021-03-04債務人能否以法院對夫妻債務的處理結果對抗債權人
2020-12-28贈與人可以自由撤銷贈與嗎
2020-12-11伯父贈與房產給侄兒怎么交稅
2021-02-23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員工產假期間合同到期單位不續簽違法嗎
2020-11-15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國航飛機延誤賠償標準
2021-03-10財產保險的概述與原則分別是什么
2021-02-10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駕駛員下車修理受傷仲裁委裁決保險不賠
2020-11-19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地鐵拆遷城中村的拆遷補償可以參考城市房屋嗎
2020-12-09拆遷安置房如何選擇比較好
2021-03-15安置房一房多賣怎么辦
2020-12-18共同共有房屋拆遷后補償款的分配如何處理
2021-02-12承租人在租賃期間被拆遷有沒有補償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