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載體,它不可替代而且數量有限,隨著經濟的發展,土地資源被消耗得越來越多,因此做好征地工作意義重大。征收土地是伴隨著城鎮化進程不可回避的一項重要的工作,若能做好征地,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提升當地的吸引力。那么,征收土地應報國家批準的流程是怎樣的?小編為您做詳細介紹。
一、申請征收土地
由用地單位持有關文件向項目所在地的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
二、受理申請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接到用地單位申請后,對以下內容進行審查:審查用地申請要件是否齊全,申請材料不齊全的不予受理,并書面告知需要補充的材料經審查,符合上述條件的,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受理用地申請。
三、內業審核
審查核對資料,確認資料是否有誤;審查擬建項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或村莊、集鎮建設規劃;是否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權屬地類情況是否準確;用地規模是否符合建設用地控制標準等。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核發不予受理通知,提出修改意見或退件四、擬訂征地補償標準、安置方案。
(一)符合申請征地要求的,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被征地單位的基本情況和擬征地的基本情況進行調查,填寫征地情況調查表;
(二)依照有關規定,按區片綜合地價,結合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調查情況依法測算征地補償標準;
(三)測算、核定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會同所在地的鄉鎮政府及被征地單位擬定安置途徑;
(四)根據調查資料,依照有關規定,分別計算被征地單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并將擬征收土地面積、位置、所在鄉鎮村、需安置農業人口數量、征地補償費用金額等情況提供給區(縣)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
四、征收土地告知
收到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的《區縣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情況說明表》后,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被征地農民保障對象、項目、標準以及費用籌集辦法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告知文件應在被征地村民委員會辦公地點或顯著位置張貼,告知書中應明確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對擬征地的補償標準和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并留存張貼公告的影像證據及告知回執。
五、征收土地確認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送達征收土地告知書后三日內,會同有關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青苗的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調查結果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并在《征收土地情況調查確認表》上簽字、蓋章。對于在發布公告后搶建搶栽搶種的不予確認。
在征地調查確認中,經反復做工作,被征地的集體經濟組織、農戶或地上附著物產權人,逾期仍拒絕在各項調查表中簽字蓋章確認的,請被征地所在鄉(鎮)、村有關人員簽字見證調查結果;也可以采取照相、攝像等證據保全方式取證;并將取證結果予以公證,作為實施征地補償安置的依據。
六、依申請聽證
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有要求申請聽證的,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在《征收告知書》送達后5個工作日內將意見進行收集上報,向聽證機構提出書面申請,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收到聽證申請后,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對符合條件的,制作聽證通知書,在聽證的7個工作日前通知申請人和相關部門。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組織聽證會,出具聽證會筆錄。逾期未申請的,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做出書面記錄,視為放棄聽證。
七、組卷上報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組織聽證會或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的村民放棄聽證后3個工作日內擬定“一書三方案”或“一書四方案”,填寫《建設擬征(占)地土地權屬情況匯總表》、《建設擬征(占)土地地類權屬情況匯總表》等材料,按規定組卷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核。
八、區(縣)政府審核
區(縣)人民政府對報批材料審核同意后,以區(縣)人民政府名義對征地項目補償安置情況作出說明,出具報批用地申請。
九、審查報批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上述報批材料按要求裝訂后報送市國土房管局。市國土房管局轉市征地事務機構審查,市征地事務機構應在自接到報批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審查完畢,對于符合上報條件的,市征地事務機構出具加蓋公章的審查意見表,報市國土房管局;對于不符合上報條件的,出具退件通知,說明退件原因,提出完善報批材料的建議,將案卷退回原報件單位;
市國土房管局在接到報批材料后,符合報批條件的在20個工作日內審查完畢,對不符合報批條件的,退相應區縣人民政府。
屬于市政府審批權限內的,由市政府審批;需要上報國務院審批的,報市政府審查,按規定報國務院批準。
十、繳納費用
根據國務院或市政府批復,市國土房管局通知相關單位和部門按規定標準和時限繳納有關費用。主要涉及的稅費包括: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征地管理費等。
十一、用地批復
相關單位和部門按規定時限繳納有關費用后,市國土房管局憑稅費繳納證明,辦理用地批復手續。
十二、批后公告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自收到用地批準文件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在被征地鄉鎮、村內將規定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張貼公告并留存張貼公告的影像證據。
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它權利人應當在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持土地、房屋等權屬證明到指定地點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逾期未辦理登記手續的,其補償內容以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調查結果為準。
十三、區(縣)批準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一)制定方案,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經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在征收土地公告之日起45個工作日內以被征地的所有權人為單位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二)公告聽證,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擬定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予以公告,聽取當事人的意見,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者其它權利人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見,要求舉行聽證會的,應當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向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當收取不同意見,舉行聽證會;確需修改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批準的征收土地方案進行修改;
(三)方案報批,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并附具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村民或其它權利人的意見和采納情況,舉行聽證會的,還應當附具聽證筆錄。
十四、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在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區(縣)人民政府批準之日起30日內,將征地補償、安置費用撥付給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
被征地集體經濟組織或村委會應當在60日內,按照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將征地補償、安置費支付給村民,并將收支狀況張貼公布;同時將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分配和支付清單向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等相關部門備案。
被征收的老百姓在熟悉以上征收土地的程序時,便可以在面對征收時有條不紊、合理合法的維護自身權益,防止有些政府濫用行政權力,違法違規強制拆遷。
由上文可以看出,征收土地應報國家批準,申請受理、審核、告知確認、申請和上報這些流程都要流經當地國土資源部,最后還要經過人民政府審核和國土房管局的審查,才可以順利征地。當然,除了做好征地以外,還要處理人們的安置問題和補償問題。總之,征收土地的流程是很嚴格的,要考慮的因素有很多,這里小編就不一一細講了。
?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2020
?征地補償款分配時,如何處理?
?福建省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06征地補償安置協議
2020-12-18盜補野生動物是否承擔侵權責任
2020-11-19律師費用由誰承擔
2021-01-12開假匯票承兌5萬如何處罰
2021-01-02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工作中猝死公司應該負什么責任
2021-01-18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什么是合同的可變更
2020-12-02企業股東簽競業限制合同合理嗎
2020-11-16意外險報銷的流程是什么樣的,需要哪些材料
2021-03-09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保險合同的條款形式有哪些
2021-02-13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事故導致車輛報廢怎么理賠
2021-03-15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保險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個人土地承包合同書
2021-01-10什么叫土地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
2021-03-26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