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帶挪用公款潛逃如何認定
“攜帶”與“潛逃”的關系。所謂潛逃是指行為人發覺犯罪事實將要暴露或者已經暴露,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潛伏和逃跑的行為。攜帶與潛逃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沒有攜帶認定潛逃則沒有意義;攜帶貫穿于潛逃的整個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則認定貪污就沒有法律依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也就是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如何理解“攜帶”、“公款”等
1.“攜帶”與“潛逃”的關系。所謂潛逃是指行為人發覺犯罪事實將要暴露或者已經暴露,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潛伏和逃跑的行為。潛伏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隱藏起來,不為別人所知自己所處的位置;逃跑是指為了逃避追究而從甲地逃到乙地的行為。攜帶與潛逃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沒有攜帶認定潛逃則沒有意義;攜帶與潛逃沒有先后之分,攜帶貫穿于潛逃的整個過程中,二者缺一不可,否則認定貪污就沒有法律依據。
2.“公款”的范圍。這里的公款不能僅僅理解為現金,還包括可以變現的有價證券、金銀首飾等。實踐中有的行為人用公款炒股、公款私存,案發后攜帶這些股票、存折、借記卡等逃跑;還有的為了潛逃和攜帶方便,用公款購買金銀首飾、將公款存入銀行卡等,逃跑時攜帶銀行卡或金銀首飾,均應認定為攜帶的公款。
3.正確理解“攜帶”。此時的“攜帶”不能僅指隨身帶著,即不能簡單理解為款物在行為人的身上,而應該作擴大解釋,即理解為行為人能夠實際控制到此公款。首先,公款是行為人從單位挪用出來的公款,單位對此部分公款已經失去控制;其次,行為人已實際控制了此部分公款。實踐中有的行為人在逃跑時將公款隱藏起來,或存放在他人處,或潛逃后將公款借給他人,均應認定其為“攜帶”。
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如何定罪處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6條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條,第三百八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也就是按照貪污罪定罪處罰。
理論上通常認為,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兩者主觀故意的內容不同。貪污罪的主觀故意是非法占有公共財物,不準備歸還;而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故意是暫時占有并使用公款,打算以后予以歸還。
二、兩者的行為方式不同。貪污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侵吞、盜竊、騙取等方法將公共財物據為己有,由于行為人往往采取銷毀、涂改、偽造單據、賬目等手段,故在現實生活中難以發現公共財物已經被非法侵吞;而挪用公款罪的行為表現為擅自決定動用本單位公款,雖然有時也采取一些欺騙手段,但一般不采用侵吞、盜竊、騙取手段。在挪用公款案件中,行為人通常會在賬面上留下痕跡,甚至會留下借款憑證,沒有平賬舉動,因而通過查賬能夠發現公款被挪用的事實。
不難看出,你說的這兩方面區別,第一方面尤其重要。這就是說,貪污罪與挪用公款罪的關鍵區別在于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故意和目的。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8年頒布的《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挪用公款數額較大不退還的,以貪污論處。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補充規定”所說的“不退還”,既包括主觀上不想還,也包括客觀上無力退還。從實踐中遇到的一些案例看來,確有一些人挪用公款以后由于客觀原因缺乏償還能力,但不能反映挪用人產生了非法占有的故意。因此,這一規定的不合理性是顯而易見的,沒有被修訂后的刑法所吸收。修訂后的刑法實施以后,判斷挪用公款是否轉化為貪污,應當按照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具體判斷和認定行為人主觀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公款的目的。
法律中有關挪用并且攜帶公款潛逃的認定,從該相關條例中可以知道,首先對挪用的解釋是指對于公款,工作人員私自使用,違反了該用人單位的規定。攜帶挪用的公款潛逃,則是對公款進行挪用后,該涉案人員將公款私自攜帶逃走。這些都是由司法機關作為認定機構的。
最高人民法院挪用公款罪司法解釋
挪用公款罪和職務侵占罪的區別是什么?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構成有哪些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時導游強迫買東西怎么維權
2021-01-15著作權何時生效
2021-02-13將分配的耕地作為宅基地建房,會被要求拆除嗎
2021-02-12讓律師申請勞動仲裁,可以到單位取證嗎
2021-01-28科創板是什么
2021-03-14減刑的限制條件有哪些
2020-11-18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超過可撤銷合同時效怎么處理
2021-01-06競業限制協議效力無效的規定是啥
2021-02-19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對維護保險標的安全基本規則有哪些
2021-03-20保險合同變更的類型
2021-02-06改裝汽車應怎樣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04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保險代理人有哪些分類
2020-11-27保險單(產險)的變更
2020-11-22林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2021-02-16怎么理解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不變
2021-03-14農村集體土地轉包轉讓合同中的違法問題有哪些
2020-12-02法律規定農村責任田能買賣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