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占罪和不當得利區別
不當得利:
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不當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針對受害人而為的違法行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誤解或過錯所造成的。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其特征為:
①雙方當事人必須一方為受益人,他方為受害人。
②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害人遭受損害之間必須有因果關系。
③受益人取得利益沒有合法根據,即既沒有法律上、也沒有合同上的根據,或曾有合法根據,但后來喪失了這一合法根據。
侵占罪:
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將他人的交給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屬于他人交與自己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而仍非法占為己有。過失不能構成本罪。構成本罪還必須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僅有故意而無非法占有之目的,如故意毀壞所代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或者要求他人償付因代管等支出的費用而遲延交還的或者因不小心毀壞或丟失的等,就不能以本罪論處。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將他人的交由自己代為保管的財物、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還的行為。要判斷一個行為是構成民事不當得利還是刑事侵占罪,可從兩方面進行綜合考慮:一是從遺置物是“遺忘物”還是“遺失物”上進行區別。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將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退還的,或者將他人的遺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為己有,數額較大,拒不交出的,構成侵占罪;而我國《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否則構成不當得利。可見,“遺忘物”與“遺失物”的重要區別,“遺忘物”是指被害人記得財物的遺置時間和地點,適用刑法調整;“遺失物”則指被害人不記得財物的遺置時間和地點,適用民法調整。二是看行為人對遺置物是否負有保管義務。行為人負有保管義務的,則依照《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處理;不負保管義務的則按《民法通則》第七十九條第二款處理。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三板股權投資騙局
2021-02-14衛生行政執法的依據包括什么
2020-12-26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沒有結婚證家暴怎么辦
2021-01-23簽訂勞動合同后沒有實際履行怎么處理
2021-01-30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簽訂房屋保險合同應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0-11-23人身保險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23交保費未出保單合同是否成立
2021-03-22違反告知義務的法律后果
2020-12-01保險代理人失職責任到底應該由誰來負擔
2020-12-16什么情況下借款人須購買保險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的證據有哪些
2021-03-18拆遷補償協議書戶員沒簽字有什么后果
2021-02-13禁養區的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1-03-07怎樣選擇拆遷安置房屋才不會后悔
2020-12-03征收集體所有土地房屋拆遷委托書樣本
2021-03-08戶口所在地拆遷但沒有房產是否賠償
2021-03-22無證房屋在拆遷補償方面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