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程甲是某鋼鐵集團公司銷售部業務員,長期在外地出差。某日,程甲到南方某城市聯系業務,途中由于其乘坐的出租車違章超車,導致出租車司機受重傷,程甲當場死亡。交通事故發生后,出租車公司對程甲家屬作出了賠償。公司也對程甲按因公死亡處理,對其家屬進行了補償。出租車公司給予程甲家屬的賠償包括程甲的喪葬費8000元、生前被扶養人的生活費30000元(包括程甲母親的生活費10000元、程甲之子的生活費20000元)、死亡補償費80000元。其中,程甲的死亡補償費由其弟程乙領取。程乙領取該筆費用后,將其交與其母韓某。程甲之妻黃某、前妻寧某曾多次找程甲之弟程乙、程甲之母韓某索取該筆費用,提出死亡補償費屬于死者遺產,應當在其法定繼承人之間加以分割。各方多次協商未果,并曾因此發生嚴重爭吵。程甲之妻黃某以其本人和其子程丙的名義、程甲之前妻寧某以程甲與其本人所生之子程丁的名義以程甲之弟程乙、程甲之母韓某為被告起訴至人民法院,要求依法分割程甲的死亡補償費。
[焦點]
本案的焦點是程甲因交通事故死亡,其死亡補償費是否應作為遺產加以分割,該筆費用的補償對象是哪些人。對此,在本案的審理過程中,有不同的意見:
一種意見認為,死亡補償費屬于程甲的遺產。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在程甲的法定繼承人之間按繼承順序加以分割。程甲之妻、程甲與現妻之子程丙、程甲與前妻之子程丁作為第一順序的繼承人應當按法律規定的比例和順序分割該筆費用。
另一種意見認為,程甲的死亡補償費不屬于程甲的遺產,而是對程甲家屬的一種精神撫恤費用,應當在程甲的直系親屬和與程甲有夫妻關系的人之間合理地加以分割。
[評析]
死亡補償費是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的損害賠償,其內容是對收入損失的賠償而不是精神損害撫慰金。《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7條第1款規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損害,因就醫治療支出的各項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必要的營養費,賠償義務人應當予以賠償。”第3款規定“受害人死亡的,賠償義務人除應當根據搶救治療情況賠償本條第一款規定的相關費用外,還應當賠償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死亡補償費以及受害人親屬辦理喪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費、住宿費和誤工損失等其他合理費用。”從該司法解釋的含義可以看出:死者的死亡補償費不是給予特定的人的,而是給予一定范圍內的對象,或者說是給予符合某一標準的對象。筆者認為死者死亡補償費是給予與死者有血緣關系或者婚姻關系的,并且在死者生前與其共同生活,經濟聯系和情感關系比較密切的人的一筆補償費用。
死者的死亡補償費不屬于死者的遺產。《繼承法》第3條對遺產的概念和范圍作出了明確的規定:“遺產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合法財產,包括(一)公民的收入;(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顯而易見,死者的死亡補償費不屬于上述遺產的任何一項。將其認定為死者的遺產是不正確的。死亡補償費也不同于死者生前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死者生前被扶養人的生活費是對死者生前所扶養的人因死者的死亡所遭受的間接的經濟損害的賠償。即由于死者的死亡,其生前所扶養的人失去了死者將要給予其的生活費用。這種費用具有現實性,死者如果不死亡,在一般情況下都會加以支付;間接性,它不是當前利益的損失,而是將來會取得的利益的損失;一般生活保障性,這筆費用的功能是為了保障死者生前所扶養的人的一般生活。而死亡補償費既是一種精神損害賠償,也是一種可能的經濟損害的賠償。作為精神損害賠償,它補償的是與死者有特定利害關系的人精神上所受的巨大痛苦。作為一種可能的經濟損害的賠償,它是對與死者有特定利害關系的人所可能遭受的經濟損害的一種賠償。死亡補償費除了具有精神損害賠償這一特殊功能之外,其經濟損害的賠償功能也不同于被扶養人的生活費。首先,這種經濟損害不具有現實性,只具有可能性。它補償的是與死者有特定利害關系的人可能取得的一種利益的損失;其次,它的功能不是為了保障補償對象的一般生活,而是補償其因為死者的死亡而喪失的生活改善的機會。法律一般不保護當事人可能取得的利益,但由于致人死亡是一種最為嚴重的侵權行為,其社會危害性非常之大,為了發揮法律的平衡功能,使因“致人死亡”這一特殊的侵權行為造成的當事人現實中的和心理上的不安和不穩狀態恢復平衡,法律要求侵權人對當事人的可能利益的損失作出補償。
死者的死亡補償費的賠償對象是其家屬,即與死者有血緣關系或者身份關系,同時又存在情感相依、同財共居的特殊利害關系的人。只有對這樣的人,死亡補償費才能發揮其精神損害賠償功能和可能經濟利益損失的補償功能。
本案中,程甲的死亡補償費應當賠付給程甲的母親、妻子和兒子。程甲的兒子、妻子、母親在程甲死亡前與其共同生活,經濟聯系和情感關系均較為密切,所以,應當成為補償對象。程甲的弟弟、前妻及程甲與其前妻所生之子由于未與程甲共同生活,不具備情感相依和同財共居的條件,不應當成為補償的對象。這里所說的是按法律的規定予以補償的情形。如果致害人愿意在法定的補償數額之外額外補償,可以約定補償原則和補償對象。如果當事人未約定補償原則和補償對象,可以參照各補償對象按法定補償原則獲得的補償數額的比例加以分割。在現實生活當中,往往是補償對象或其代理人與補償人商定一個籠統的補償數額,這一補償數額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法定的補償標準,法律應當允許。對這一補償數額按法定的或當事人約定的原則加以分割。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與死者生前是同財共居的人,但其與死者的情感關系較為惡劣,是否要將其排除在補償對象之外?情感關系是一種不容易認定的不穩定的變量。在確定死亡補償費的補償對象時,應當以同財共居為首要原則,情感相依為特殊情形下的補充原則,以使確定補償對象的標準具有可操作性,不致造成認定補償對象時法官主觀任意,自由裁量權過大,當事人的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的現象。
因此,本案應由持有該筆費用的程甲之母韓某將該筆費用的三分之二分做兩份返還給程甲之妻黃某、之子程丙。程甲與其前妻所生之子程丁因自幼與其母親共同生活,與程甲的經濟聯系和情感關系較為生疏,并且,其已經作為程甲生前所扶養的人獲得生活費的補償,不應作為死亡補償費的補償對象。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楊子興律師,山東智祥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聊城市法律顧問委員會法律專家庫成員,莘縣政府法律顧問,百度貼吧聊城律師哥,聊城知名刑事辯護律師,聊城優秀律師,企業兼職法律顧問,畢業于山東最具知名法律院校---山東政法學院,現執業于聊城最具規模的律師事務所-山東智祥律師事務所。多年的法學學習與執業生涯,已將法學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擅長解決各種疑難復雜法律問題。 執業以來代理案件數百起,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加之工作認真負責,切實把當事人利益放在首位,取得了委托人以及各部門的一致好評與認可。楊子興律師尤其擅長處理刑事辯護、婚姻、交通事故法律事務和合同糾紛,在刑事辯護、婚姻,合同,交通事故有獨特見解。 弘揚法治精神,維護公平正義,楊子興律師一直把此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始終堅持把宣傳法律與為百姓服務結合起來。 2011年,為便于法律咨詢,楊子興律師專門在聊城各轄區縣貼吧開設免費法律咨詢貼,解答法律咨詢。 2012年1月,聊城晚報以“聊城貼吧有位律師哥”進行專門報道; 2012年8月,故意傷害案件受害人為表達對楊子興律師的工作認可,專門送來“維護
房屋裝修合同容易出現糾紛的情況
2021-03-01警察能參與強拆嗎
2021-02-20不良資產包可以抵押嗎
2021-01-21民法典草案變化:無人照料的“被監護人”誰來保護
2021-01-01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轉繼承效力如何規定
2020-12-12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二手汽車過戶流程是什么
2020-11-27非工傷醫療期滿后如何賠償
2021-03-15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有哪些方面
2020-11-23投資型保險有哪些型式
2020-11-13我國工程保險有沒有法律保障
2021-01-02法律對保險合同的主體資格的要求有哪些
2020-12-17探析保險合同之不可抗辯條款
2021-02-22投保意外險必須注意什么
2021-03-1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車損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拒絕理賠
2020-11-28保險合同是附條件的民事行為嗎
2021-01-10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香港騙子雇內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