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特定款物罪
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違反特定款物專用的財經管理制度,挪用國家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行為。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對象是特定的,是用于救災、搶險、防汛、扶貧、優撫、移民、救濟的款物,這些特定款物必須專用,既可以是錢,也可以是物。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對保管、分配和使用特定款物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國家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而故意挪用,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二、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關于特定款物專門使用的財經管理制度。我國在政府財政支出中特別設立民政事業費一項,包括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以便幫助人民群眾戰勝自然災害,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困難。這對于安定群眾生活,以及恢復再生產能力,將困難和災害限制在最小的范圍之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對上述特定款物決不允許任意挪用,必須做到專款專物專門使用,這是我國一項重要的財經管理制度。
本罪侵犯的對象,只能是國家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的特定款物,既包括用于上述用途的由國家預算安排的民政事業費,又包括臨時調撥的救災、搶險、防汛等款物以及由國家募捐的救災、救濟款物。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救災款應重點用于災情嚴重地區自力無法克服生活困難的災民,不得平均分配和發放。搶險、防汛款用于購買搶險、防汛的物資、通訊器材、設備和其他有關開支。優撫款主要用于烈屬、軍屬、殘廢軍人等的撫恤、生活補助,以及療養、安置等。救濟款主要用于農村中由集體供給、補助后生活仍有困難的五保戶、貧困戶的生活救濟;城鎮居民中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孤老、殘、幼和無固定職業、無固定收入的貧困戶的生活救濟;無依無靠、無生活來源的散居歸僑、外僑以及其他人員的生活困難救濟等。為了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等方面的需要,國家臨時調撥、募捐或者用上述專款購置的食品、被服、藥品、器材設備以及其他物資,也屬于作為本罪對象的特定專用物資。特定款物不得挪作他用,也不得混用。挪用其他款物,即使是專用款物,如教育經費,也不能構成本罪。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挪用國家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行為。
所謂"挪用",一般是指擅自將專用款物挪作他用,如用于搞經濟開發項目、炒房地產、購置小轎車等違反專款專用的行為,這種他用不包括放進個人腰包的行為,如果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便利將上述7種專款歸個人使用的,則應以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因此,這里的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擾、扶貧、移民、救濟工作款物罪中的挪用,只能是擅自將上述特定的款物挪作其他公用的行為。
挪用的對象必須是救災、搶險、防汛、優擾、扶貧、移民、救濟工作等七項款物,如果是挪用其他的款物,則不能構成本罪。1962年3月原內務部、財政部聯合頒布的《撫恤、救濟事業費管理使用辦法》規定,對特定款物不得挪作他用。1984年7月6日民政部、財政部發布的《民政事業費使用管理辦法》,對救災、救濟、優撫等費用的使用原則、使用范圍、預算管理、財務管理、財務監督等方面重新作了規定。對特定款物的使用、發放,必須嚴格按照該管理辦法進行,否則,挪用上述特定款物的,可能構成本罪。構成本罪,只能是將特定款物挪用于其他公共用途,如修建樓、堂、館、所;給本單位購買高級轎車、空調器等高檔商品;開辦勞動服務公司等。如果行為人為了個人使用而挪用特定款物,不構成本罪。挪用救災、搶險、防汛、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以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
達到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才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之所以不僅要求"情節嚴重",還要求有"重大損害"的結果才追究刑事責任,是由于本罪的挪用行為與貪污罪、挪用公款罪、盜竊罪、詐騙罪中獲取財物行為的性質畢竟不同。通常認為,挪用特定款物而造成抗洪、抗旱、抗震、防汛等工作的重大困難和損失的;挪用特定款物數額較大,直接侵害群眾生活利益或者妨害恢復生產自救的;直接導致災情擴大的;挪用特定款物而造成群眾逃荒、疾病、死亡的等,構成挪用特定款物罪。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對保管、分配和使用特定款物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國家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而故意挪用,過失不能構成本罪。
三、認定
(一)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1、"情節嚴重"與"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兩個要件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僅"情節嚴重"但未造成童大損害,或僅造成重大損失,但并非"情節嚴重",都不能認定為犯罪。
造成"重大損害"一般是指嚴重影響當時當地的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工作,直接導致民政對象的人身傷亡、房屋倒塌、財產損失、牲畜傷亡,以及直接導致大面積糧田病蟲害現象,救災搶險工作不能及時進行而引發的其他直接物質損失。
所謂"情節嚴重"主要是指具有以下情節:(1)挪用的撫恤事業費系殘廢撫恤費、烈軍屬生活補助費。(2)挪用的救濟費系孤老殘幼社會救濟費、無生活來源的散居歸僑、外僑及其他人員的生活困難補助費、兒童福利院經費。(3)挪用的救災款是自然災害救災款。(4)挪用的救災物資,系食品、藥品、醫療器械、生活必需品。(5)挪用的款物數額巨大的。(6)多次挪用屢教不改的。(7)挪用特定款物用于揮霍浪費和高消費性開支的。(8)挪用外援款物的等。
2、救災扶貧周轉金的性質問題。救災扶貧周轉金又稱救災基金,是指救災款有償使用回收本金及其增值部分的資金和其他渠道的社會資金,由各級民政部門掌握并周轉使用。在非災年,救災扶貧基金常被用來當作一般的生產資金周轉,鑒于救災扶貧基金是基于國家撥給的救災款實行有償使用而來的,或以救災為各項吸引籌集社會資金而形成的,可以視為一種常備的救災資金,作為救災特款,專款專用,不得挪用。挪用救災扶貧基金構成犯罪的,可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論處。
3、"雙扶經濟實體"中的款物性質問題。"雙扶經濟實體"即救災扶貧經濟實體,帶有福利性質,是民政部門組織的、為災區群眾從事自救性勞務活動,增加收入,增強抗災自救能力,為貧困地區扶貧經濟活動服務的經濟組織的統稱。"雙扶經濟實體"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救災扶貧周轉金和當年救災款的有償使用部分,而且這些實體的上繳利潤納入救災扶貧周轉金,周轉扶貧滾動使用,所以這類實體中的公共財產實際上是救災款物的轉化形式。對挪用"雙扶經濟實體"中的款物行為,以認定為挪用特定款物行為論處為妥。
4、民政事業費相互之間的調劑問題。民政工作中,不但存在救災費、救濟費、撫恤費相互之間替代調劑的情況,而且存在著國家特定款項與其他民政事業調劑使用的現象。這種調劑是否屬于挪用性質,回答是肯定的。不但不能拿救災、救濟、撫恤款等特定款物去沖抵其他民政事業開支,而且也不能在特定款物之間隨意進行調劑。上述調劑行為本質上都屬于挪用行為,違反了國家關于上述款項"專款專用"的規定。但鑒于這種調劑行為是在民政事業費內部進行的調劑行為,具體情況較為復雜,對這些行為不以犯罪論處為妥。
5、境外救災捐贈資金物資使用中的挪用問題。自1980年起,我國對國際救災援助政策發生變化,歡迎并接受國際社會向我災區提供人道性質的援助。境外捐贈的救災款物,無論通過何種途徑,辦理了何種接受手續,都屬于國家所有的救災特定款物,不得挪用。其用途由國家規定。來不及等待上級主管部門答復的,也應將款物按國內撥款的救災款物使用范圍使用。按照1991年10月15日民政部《關于安排使用境外捐贈資金存關事宜的通知》規定:如果境外捐贈資金已有明確意向,而這些資金使用意向與我國有關部門規定的資金用途不符時,可以與捐贈方協商解決。如捐贈方堅持某一使用意向,也可以允許。如一些外援捐贈后,執意要將其捐贈的款物用于某一特定項目,如修某段公路,建某所學校,在何地區設所醫院等。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方面協商后同意捐贈者的意愿,則其意愿成為法定特定用途,擅自改變上述特定用途,將受捐贈的款物挪為他用,是非法的挪用行為。但對境外捐贈的救災資金,如果捐贈方無明確意向或其意向與我國有關部門關于救災款物的使用規定相符合,行為人擅自改變救災款的救災扶貧用途,則其行為是挪用特定款物違法行為。
6、關于長效、大件救災物資的挪用問題。接受捐贈的各類汽車,無論何種車輛,災情處理階段過后,都可以歸口當地民政部門作為工作車輛,用于非救災用途的其他民政事業,不存在挪用問題,對于電動機、發電機等機電設備類,以及水上交通工具、排水設備等長效救災物資,按照民政部《關于救災物資接收、分發、使用、管理的規定》:"救災物資應及時收回,暫以地(市)為單位,登記造冊,妥善保管,做好建立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的準備。"如果將這類物資不按規定回收,不作為救災儲備物資,而是改作其它公共用途,其性質屬于挪用,但鑒于其行為特點,不宜作為挪用犯罪處理。
7、關于救災保險資金和農村救災保險超付資金的挪用問題。民政部門從1988年起,在全國部分地區開展了救災合作保險試點。救災合作保險是救災工作的一項根本改革,以改國家獨資救災為社會集資救災。按照救災合作保險的性質和特點,保險金作為救災資余的一部分,無災年作為儲備資金,并以輕災年補重災年,但救災保險本質上仍屬于社會保險的一部分。挪用救災保險金的行為不宜以挪用特定款物行為處理,可以挪用公款行為對待。農村救災保險超付資金帶有保險金的性質,中央從當年救災預算中確定一定的額度,作為超付公專項資金,省級從當年救災款中提取,建立超付專項資金,超付資金事實上已成為國家救災資金的一部分。超付資金要按照規定專款專用,專戶存儲,專賬管理。根據農村救災保險超付資金的特點,應將其視為救災特定款項。挪用農村救災保險超付資金,情節嚴重,造成損失重大的,應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論處。
(二)本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挪用特定款物罪與貪污罪都侵犯了公共財產所有權,兩者的主要區別有:
1、主觀目的不同。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觀目的是將特定款物移作他用,用后歸還。貪污罪的主觀目的是將公共財產據為己有,改變財產所有權,2、侵犯客體不同,前者既侵犯財產所有權,又侵犯國家財經管理制度,還侵犯了民政事業制度。后者侵犯的客體是公共財產所有權。
3、犯罪對象不同。前者是救災、救濟、搶險、優撫、防汛、扶貧、移民、救濟款物。后者則是除此以外的公共財物。4、主體不同。前者是經手、掌管特定款物的人員。后者是經手、管理公共財物的人員。
5、行為性質手段不同。前者是非法挪用特定款物,后者是利用職務之便非法占有、盜竊、騙取手段侵吞公共財產。
(三)本罪與詐騙罪的界限
需要明確的主要是騙取特定款物行為的定性問題。騙取上述款項的行為有兩種:一種是不屬于優撫對象、救濟對象、救災對象的人員,以編造虛假事實、隱瞞事實真相的方法騙取優撫款、救濟款、救災款的,這種情況構成犯罪的應以詐騙罪處罰。另一種是夸大、謊報災情及其他屬于優撫、救濟范圍的事實,騙取國家給予較多的優撫、救濟、救災款項。其騙取的款項如果被用作非民政事業用途的其他開支,則可以以挪用特定款物行為定性,情節嚴重的可以以挪用特定款物罪論處。如果騙取的款項被用于優撫、救濟、救災或其它民政事業,則對行為人宜以違反黨紀、政紀追究責任,而不以犯罪論處。
四、區別
挪用公款罪與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區別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挪用特定款物罪是指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兩罪的共同特點都是客觀行為上表現為"挪用",但在其他方面仍有很多不同。
1、犯罪主體不同。挪用公款的犯罪主體是特殊主體,國家工作人員和以國家工作人員論的人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體是經手、管理特定款物的工作人員,也就是對特定款物有調撥、保管、分配、使用的直接責任人員。
2、犯罪目的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目的是為了個人使用或者為他人進行非法活動、營利活動;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目的是為了單位另行使用。將特定款物用于改建樓堂館所等。如將特定款物歸個人使用,按第三百八十四條二款挪用公款罪從重處罰。
3、犯罪客體不同。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務廉潔性,其次是侵犯了國家對公共財產的使用、處分權;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財經管理制度及國家對特定款物的管理權。
4、犯罪的客觀方面不同。挪用公款罪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了挪用公款數額較大的行為;挪用特定款物罪表現為行為人將自己保管或經手的特定款物,未經批準,擅自調撥,用于其他方面。實施挪用特定款物,情節嚴重,挪用數額巨大,影響惡劣,這種挪用行為無論是用于非法用途還是合法用途,都構成挪用。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5、犯罪對象不同。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是公款,僅限于貨幣資金,既國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貨款資金,也包括由國家和集體管理使用,儲存等私人所有的貨幣。不包括物資。挪用特定款物罪的犯罪對象是特定的,是用于救災、搶險、防汛、扶貧、優撫、移民、救濟的款物,這些特定款物必須專用,既可以是錢,也可以是物。
6、犯罪的刑罰不同。挪用公款罪處罰分為三個檔次,犯本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情節嚴重"是指挪用公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造成政治上的影響和經濟上重大的損失,"不退還"是指主觀上不想還,也包括客觀上不能還。挪用特定款物罪,必須是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才夠成犯罪,情節嚴重主要是數額較大,挪用特別重要緊急的上述款物,造成極壞的影響。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處罰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六、刑法條文
第二百七十三條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七、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86條規定:挪用用于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挪用特定款物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
(二)造成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三)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多次挪用特定款物的,或者造成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嚴重困難的;
(四)嚴重損害國家聲譽,或者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五)其他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情形。
挪用特定款物價值在5000元以上的,應當立案。這里的特定款物,主要是指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
所謂"救災款物",是指國家撥給遭受自然災害地區的專項資金和物資;所謂"扶貧款物"是指用于扶貧的專項資金和物資。
所謂"搶險款物",是指國家撥給因自然災害而出現危險情形需要搶救的專項資金和物資。
所謂"防汛款物氣是指國家撥給防備水災和汛潮的專項資金和物資;所謂"優撫款物",是指國家撥給用于優待和撫恤優撫對象的專項資金和物資。
所謂"救濟款物",是指國家用于社會救濟和自然災害救濟的專項資金和物資。
所謂"移民款物",是指國家撥付的用于移民安置的專項資金和物資。
所謂挪用,是指不經合法批準,擅自將經手管理的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調撥、使用于其他方面,改變了特定款物的既定規定用途。
行為人挪用上述特定款物累計達到5000元以上的,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
"造成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這里的直接經濟損失,是指行為人挪用特定款物的行為給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造成的財產損毀、減少的價值。
"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造成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嚴重困難的",應當立案。這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是指接近本罪立案標準第一種、第二種情形,已達到該數額的80%以上,即挪用特定款物價值在4000元以上的或者造成國家和人民群眾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4萬元以上,同時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困難的,公安機關也應當立案偵查。
挪用外援款物,致使國家聲譽嚴重受損的,公安機關也應當立案偵查。
以上解答,希望律霸網小編的介紹對大家有幫助。再者,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都可以到律霸網咨詢,我們專業的律師團隊都會詳細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律師個人簡介 ? 張繼平,男,1978年4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宜章縣,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現在湖南銳鵬律師事務所做專職律師。從事法律工作以來,始終秉承誠信做人、勤勉敬業、優質高效的執業理念。刑事辯護據理力辯,一辯到底;民事代理竭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使當事人利益最大化、損失最小化。擅長于刑事辯護、經濟合同糾紛、侵權責任糾紛、婚姻家庭繼承糾紛。曾為多家企業做過法律顧問工作,深受各個企業領導及員工的好評。代理的房地產集體訴訟案件有保利蘇仙林語業主訴郴州市乾嘉盛房地產有限公司、福城立欣洲業主訴郴州江山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案件效果良好。 座右銘:勤思善學,仗人間義。 聯系電話:13549576738 QQ: 13549576738 郵箱:13549576738@qq.com ?
肇事私了還處罰嗎
2021-03-16合伙公司可以宣布解散嗎
2020-12-07醫療糾紛訴訟前的準備工作是什么
2021-01-26新《商標法》幾大亮點
2021-02-14簽訂質押合同的注意事項
2021-03-19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1-02-11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開發回遷房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0-12-25業主委員會的概念以及職責是什么
2021-03-20房地產開發流程及五證是什么
2020-12-29怎么保護商業秘密
2021-03-14工傷期間用人單位不能解約嗎
2020-12-04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簽定家庭財產兩全保險合同需注意事項
2021-03-13投保單的事項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3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買汽車保險時如何投保更安全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