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勞動者有權享受的經濟補償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生活補助費。
解除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按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于本人標準工資1個月的生活補助費,但是最多不超過12個月的本人標準工資。
2、醫療補助費。
根據《國營企業實施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和《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規定,勞動合同終止前工人或農民合同工患病或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的,由企業發給相當于本人工資3個月至6個月的醫療補助費。
根據《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的規定,對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由用人單位一次性發給。經濟補償的工資計算標準是指企業正常生產情況下勞動者解除合同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經濟補償金在企業成本中列支,不得侵占企業按規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房屋強制拆遷流程有哪些
2021-02-04老百姓能告法院嗎
2021-02-21案件移送之后能否再提管轄權異議
2021-01-25打官司不肯付款怎么辦
2021-03-182個股東如何設監事
2020-12-26第三方支付平臺有哪些法律關聯
2020-12-07擔保人被拉黑怎么解決
2020-11-29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行政處罰限制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01贍養糾紛調解技巧有哪些
2020-12-24自愿放棄房產聲明書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炒地皮非法倒賣土地會受法律制裁嗎
2021-01-01未經協商單方變更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1-02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0-11-19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保險免責條款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2保險索賠的四個要點
2021-02-26事故認定書出來后保險理賠的時間怎么確定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