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北京市機動車輛保險費收入約為人民幣23億元,占北京市財產保險費收入的70%以上。機動車輛保險是社會公眾認識保險作用、體會保險服務、增強保險意識的窗口業務。為推動機動車輛保險的快速健康發展,結合北京市保險市場的實際,筆者認為需進行幾個方面改革創新。
??北京市現有各類機動車輛160萬輛,其中承保的機動車輛僅為60萬輛,有近100萬輛機動車輛沒有保險。據一項調查表明,北京市政府一年僅處理因機動車輛逃逸案件所引起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等各項費用就高達人民幣6000多萬元,處理未投保機動車輛保險而肇事的案件所花費的財力、物力、人力更加無法統計,而最大的問題是將政府職能部門和市民受害者擺在了機動車輛事故處理中的對立面位置,很容易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因素之一。
??目前,各國政府的通行做法是,通過國家立法實施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利用法律手段強制執行,以此來保障機動車輛逃逸和肇事受害人的合法權益,減輕政府和社會負擔的法律責任。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是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保險界普遍采取的做法,各國實踐證明,實施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是政府為保障公眾合法權益的最佳選擇。在實際運作中,政府是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法律的制定者,而保險公司和市民成為機動車輛保險事故處理的雙方當事人。
??國家通過立法規定車主在使用車輛過程中因發生意外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和人身傷亡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賠償責任以保障受害人的基本權益為限,因此是有賠償限額的。按照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法律規定,車主必須依法投保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保險,這也是車主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同時,車主可以自愿投保超過法定限額以上的賠償責任。經營此項強制保險的市場主體一般為商業保險公司,并按商業保險的運作機制經營,國家不承擔經營虧損的責任。
??將目前國際上通行的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做法引進國內機動車輛保險市場的呼聲已有多年時間,但目前仍有不少問題亟待解決
??1、法律制定和執行的載體。機動車輛管理在我國有若干個政府部門管理,機動車輛保險的管理也涉及到政府立法機構、保險監督管理部門、交通管理部門、保險公司等單位的實際操作,因此,有管理職能就有審批權力,有管理權力就有實際利益,由一方統一管理,就要影響其他方的利益。誰都想控制制定權和施加影響力,這恐怕是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法律遲遲不能出臺的根本原因。
??2、各方關系和利益的調和。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關系,如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經營主體考慮能否盈利或不虧;國家財政考慮行政事業單位機動車輛保險費的大幅增加,對財政造成的壓力;保險監管部門考慮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費率能否合理制定;交通管理部門考慮執法的成本問題,等等。
??3、被保險人依法投保的意識。在我國,公眾的法律意識較差,能否保證廣大車主自覺依法投保是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成敗的關鍵,如果強制投保的監督力度不能到位,必將失去法律的權威。
??4、社會和公眾的承受能力。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的保險費率,需通過一定的法律程序予以公布,如何測算、科學厘定、信息反饋至為關鍵。費率高了,增加政府和居民的負擔,費率低了,增加保險公司的虧損。保險公司作為企業,其經營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當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有利潤時,保險公司爭搶業務,導致保險供給過剩;當無利潤時,保險公司拒絕承保,造成保險供給萎縮。因此,這一問題的解決一是增加機動車輛保險的經營主體數量,打破機動車輛保險的壟斷局面,開展適度競爭;二是必須有相應的法律規定加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