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法院曾經審理的案件,對于每個有車者都是一種警示。
未及時報警,導致事故責任無法正確認定
去年4月的一天晚上,王某開車經過一處路口時,與一逆行電動車發生碰擦,騎車女子陳某倒地受傷。王某立即將其送到醫院,陳某稱傷情無大礙,只要包扎清理一下即可,不想為難王某。但三天后,陳某卻表示不愿私了,要求王某賠償醫療費等8000元。王某報警,但由于無目擊證人,交警按照相關規定認定由王某承擔事故全部責任。此案最后經法院判決,王某賠償5300元。
[說法]
類似案例在現實生活中曾多次發生。《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因搶救受傷人員變動現場的,應當標明位置。乘車人、過往車輛駕駛人、過往行人應當予以協助。”因此,道路交通事故如果有人身傷亡,當事人在報警和搶救受傷人員的同時,應盡力標明現場情況位置,必要時可請求旁人協助和作證。
發生事故后不報警,保險理賠困難
家住天一家園的張先生駕駛車輛半夜回家,與小區內一輛汽車發生碰撞。張先生認為事情很清楚,既未報警,也未及時向保險公司報案。保險公司事后以事實不清為由拒絕賠償。
[說法]
《保險法》規定:“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知道保險事故發生后,應當及時通知保險人”。但未規定被保險人如未報警、報案,保險公司是否否應當賠付。為此,保險公司都在保險合同中約定,發生事故后,必須采取合理施救保護措施,并立即向交通管理部門報案,并及時(一般為48小時內)通知保險公司。否則,保險公司對無法核查的損失有權拒絕賠付。
雖然,對于保險公司設置的這一條款的合法性存在著爭議,但無論怎樣,當事人發生事故后如不及時報案,在保險理賠過程肯定會遭到麻煩。
事故后逃逸將加重責任甚至刑責纏身
這方面的案例,最典型的莫過于廣受關注、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年1月31日判決的一起案件:去年4月30日早晨,陶某駕車途經329國道慈溪市周巷鎮時,將過馬路的方老太撞倒受傷。因害怕承擔責任,陶某將方老太運至偏僻處掩埋,導致方老太嚴重顱腦損傷合并異物吸入窒息死亡。法院認定陶某犯有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緩期兩年執行。而且,陶某在承擔刑事責任的同時,仍需進行民事賠償。
[說法]
根據相關法律,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如果事故中有人受傷甚至死亡,那么,逃逸者就可能承擔更大的責任。在刑事案中,交通肇事后逃逸在量刑上是按照加重情節處理的。陶某將方老太撞傷,如果及時報警并送醫院治療,即使方老太死亡,根據相關法律,只要其積極賠償,可免除刑事責任或承擔很輕的刑事責任,因為其不可思議的行為,造成極為嚴重的后果。
因此,交通肇事后懷著僥幸心理逃逸,企圖逃避責任不但有背道德規范,也極不理智,有百害而無一益。
事故后違法私力救濟,“原告”成“被告”
去年年初,李某騎摩托車與洪某駕駛的小貨車碰撞后死亡。交警部門認定,洪某對事故負主要責任,李某負次要責任。因賠償問題雙方發生分歧,李某家屬采取了到洪某住的暫租房設靈堂等一系列極不理智的行為。洪某家人為此報警。最后,死者李某家屬因涉嫌尋釁滋事,受到嚴厲處罰,并被判決向洪某賠禮道歉。
[說法]
交通事故發生后,如何進行賠償,當事人之間發生爭議是正常現象。正確的做法是,可以要求交警部門調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如果接受調解,但又未履行調解協議,當事人仍可以起訴。因此,在發生交通事故后,不管自己受到怎樣的損害、占了多大的理,如果采取非理智的違法方式,即以違法的私力救濟方法處理,必然使自己更加“受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公司工作七年無五險一金怎么辦
2020-11-14貨車剎車失靈乘客跳車身亡,車輛掛靠公司有責任嗎
2020-12-01行使留置權需要寫申請書嗎
2021-03-26交通事故誤工費怎樣求償
2021-03-21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外包的意義
2020-12-16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保險合同中單務合同在什么情況下簽訂
2020-11-25傷殘鑒定哪里做保險公司才認可
2020-11-20租客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2020-11-24在拆遷補償方案中都包括什么內容
2020-12-20房屋折舊率怎么計算
2021-03-17購買拆遷安置房時沒房產證怎么辦
2021-02-06人戶分離情況下拆遷補償款分配原則是什么
2021-03-08征地拆遷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整改措施是什么
2020-12-23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書范本
2020-11-12什么是養路費
2020-11-14農村宅基地拆遷如何補償
2021-03-11上海動遷補償標準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