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怎么區分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民事欺詐行為則是指在民事活動中,一方當事人故意以不真實情況為真實的意思表示,使對方陷于錯誤認識,從而達到引起一定民事法律關系的不法行為。兩者都可表現為在經濟活動中采用欺騙方法取得對特定財物的不法占有狀態,主要區別在于:
一是民事欺詐行為的當事人采取欺騙方法,旨在誘使對方陷入認識錯誤并與其交易從而獲取一定的經濟利益,不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而詐騙罪實施欺騙的目的是讓對方陷于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從而達到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是民事欺詐行為人在簽訂合同之后,總會以積極的態度創造條件履行合同;詐騙行為人根本無履行誠意或履行能力,即使有一點履行合同的行為,也是象征性的“虛晃一槍”。
三是民事欺詐行為人為了減輕責任可能進行一定程度的辯解,但不會逃避承擔責任;而詐騙行為人則是要使自己逃避承擔責任,最終使對方遭受損失。
其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二者相區分的關鍵所在。除非常典型的情況下,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都是根據一定的客觀事實來推定的。盡管“非法占有目的”屬于行為人的主觀心理狀態,但它必然通過一系列外化的客觀行為表現出來,我們可以根據其客觀行為表現以及行為效果推定行為人的主觀心理態度。
一般來講,借助合同實施詐騙犯罪的行為,在訴訟證明和司法認定非法占有目的過程中,須綜合考慮、審查分析以下幾個要素:
1、要看合同主體身份是否真實;
2、要審查行為人有無履約能力;
3、要審查行為人有無采取詐騙的行為手段;
4、要審查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動;
5、要審查行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
6、要審查行為人的履行態度是否積極;
7、要審查行為人對財物的主要處置形式;
8、要審查行為人的事后態度是否積極。
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商業承兌背書人有追索權嗎
2021-02-02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兒媳贈與公婆房產怎么繳稅
2021-03-15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新房子剛買就賣有稅嗎
2021-01-01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勞務外包的好處有哪些
2021-01-06向保險公司理賠的程序
2021-02-27意外保險哪些人不理賠
2021-03-09離婚后可以變更保險受益人嗎
2021-03-06廣西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1-22保險費分擔方式有幾種
2021-02-15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土地出讓金的的返還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4村委會是征地拆遷的主體嗎
2021-02-08住改非因補償不合理未簽字,遭遇斷水斷電,該如何維權
2021-02-09一書四方案到底是主動公開,還是依申請公開
2021-01-04商鋪面臨拆遷不給辦營業執照怎么辦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