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種情形不能認定為合同詐騙,有人認為該種情形的行為人沒有積極作為,其心理狀態屬間接故意,不構成合同詐騙。筆者認為此種觀點有失偏頗。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后,必然面臨兩種選擇,要么履行合同來獲利,要么從事詐騙占有財物。當其不能履行合同時,必然選擇實施詐騙來擺脫合同規定的義務來占有財物。這種“能賺就賺,賺不了就騙”的心理狀態從行為人認識到履行合同能力有問題仍簽訂合同收取貨款或定金時即具備,其中隱藏著詐騙的犯意,只不過在合同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發生了從放任到希望的心理變化,仍是一種直接故意,而且不履行合同與履行合同不能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援助范圍
2021-03-16盜用他人攝影照片屬于侵權嗎
2021-03-26盜竊罪判幾年
2020-12-11關于交通事故骨折賠償
2021-02-02股東之間贈與股權有規定嗎
2020-12-16無性婚姻可不可以算是離婚的理由
2021-01-29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借款擔保協議保質期有多久
2021-02-28倉儲合同中違反有效承諾合同是否能成立
2020-12-03福利房和集資房有什么不同
2021-03-08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實習期上高速怎么處罰
2021-02-09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確定的方式是怎么樣的
2021-01-04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精打細算購買旅游意外險
2021-03-20車禍致殘該怎么理賠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