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害稅收征管類的犯罪當中,逃稅罪可以說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了。而在經過認定之后,確定構成此罪的話,之后也就會按照《刑法》中的規定來進行處罰。而在認定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法律中關于此罪的立案標準規定。那究竟認定構成逃匯罪需要達到怎樣的標準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逃匯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單筆在二百萬美元以上或者累計數額在五百萬美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二、實踐中應該如何認定逃匯罪,逃匯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我國外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管理大部分。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至境外,情節嚴重的行為。
所謂逃匯,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或者個人,違反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將應售給國家的外匯,私自轉移、轉讓、買賣、存放境外,以及將外匯私自攜帶、托帶或者郵寄出境等。逃匯行為主要有:
1、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在境外的。
2、不按照國家規定將外匯賣給指定銀行的。
3、違反國家規定匯出外匯或者攜帶出境的,如以投資的名義將外匯轉移至國外的。
4、未經外匯管理機關批準,擅自將外幣存款憑證、外幣有價證券攜帶或者郵寄出境的。
5、其他逃匯的行為。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才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過失不構成本罪。
本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對本罪的構成要件事實有認識,包括對犯罪對象、行為性質、客體要件、因果關系等的認識。也就是說,行為人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逃匯。當然,這種認識并不需要行為人了解關于逃匯的具體法規,只要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即可。本罪雖然是故意犯罪,但并不以牟利為目的。
在具體的實踐中,有多種逃匯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逃匯行為都會構成逃匯罪。在我國有關的法律中,只規定了兩種構成逃匯罪的逃匯行為,即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以及把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并且這兩種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可能會構成犯罪,而衡量情節是否嚴重應從數額大小以及其他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主體為單位犯罪是雙罰制嗎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公證費用的計算標準
2020-11-13股權轉讓法律意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3擔保合同主合同需要審理嗎
2021-02-23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12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
2021-01-15兒媳女婿有贍養義務嗎
2020-12-11交通事故同等責任怎么賠償
2021-02-02如何理解再審法院管轄
2021-01-21房屋遺產繼承公證費用怎么算
2021-02-27合同生效后有異議怎么辦
2020-12-04老年人無兒無女財產的第一繼承人是誰
2020-12-08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勞動關系與勞務關系如何區別
2021-01-11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交強險賠償范圍及限額有什么變化
2020-11-24我所主任作為大連律協連任的金融保險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組織召開本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工作會議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