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害稅收征管類的犯罪當中,逃稅罪可以說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了。而在經過認定之后,確定構成此罪的話,之后也就會按照《刑法》中的規定來進行處罰。而在認定的時候就要考慮到法律中關于此罪的立案標準規定。那究竟認定構成逃匯罪需要達到怎樣的標準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逃匯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單筆在二百萬美元以上或者累計數額在五百萬美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二、實踐中應該如何認定逃匯罪,逃匯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一)客體要件,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的外匯管理制度。我國外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管理大部分。
(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或者將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至境外,情節嚴重的行為。
所謂逃匯,是指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團體或者個人,違反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將應售給國家的外匯,私自轉移、轉讓、買賣、存放境外,以及將外匯私自攜帶、托帶或者郵寄出境等。逃匯行為主要有:
1、違反國家規定擅自將外匯存放在境外的。
2、不按照國家規定將外匯賣給指定銀行的。
3、違反國家規定匯出外匯或者攜帶出境的,如以投資的名義將外匯轉移至國外的。
4、未經外匯管理機關批準,擅自將外幣存款憑證、外幣有價證券攜帶或者郵寄出境的。
5、其他逃匯的行為。
(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才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過失不構成本罪。
本罪是故意犯罪,要求行為人對本罪的構成要件事實有認識,包括對犯罪對象、行為性質、客體要件、因果關系等的認識。也就是說,行為人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逃匯。當然,這種認識并不需要行為人了解關于逃匯的具體法規,只要行為人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違法即可。本罪雖然是故意犯罪,但并不以牟利為目的。
在具體的實踐中,有多種逃匯的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逃匯行為都會構成逃匯罪。在我國有關的法律中,只規定了兩種構成逃匯罪的逃匯行為,即擅自將外匯存放境外以及把境內的外匯非法轉移到境外。并且這兩種行為必須達到“情節嚴重”的程度,才可能會構成犯罪,而衡量情節是否嚴重應從數額大小以及其他具體情況綜合考慮。
主體為單位犯罪是雙罰制嗎
未成年人犯罪年齡如何認定?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處理醫患糾紛應從哪些問題著手
2021-01-01工傷認定時間期限延長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06上市公司收購流程有哪些
2021-02-01商標侵權案件抗辯代理詞如何寫
2021-02-08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尋釁滋事被行政拘留后還能再追訴嗎
2020-12-11什么情形下訂立的合同屬于效力待定合同
2021-03-08農村集體土地租賃期限有多長
2020-11-18農村征地對于沒有住房的村民怎么安置
2021-03-26雇傭關系工傷賠償
2021-01-15企業勞動爭議協商調解規定
2020-12-19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內地居民赴港購買保險有哪些風險
2021-01-24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在責任保險中保險合同的賠償要件是什么
2020-12-21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車險理賠需要帶什么材料,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30保險經紀人與保險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1-03-04土地承包經營權按照什么分配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