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案偵查和逮捕的程序如下:
(1)立案的程序
1、接受
對立案材料的接受,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人員或材料的接待和收留的活動。
2、審查
對立案材料的審查,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已經接受的材料進行核對、調查的活動。其任務是正確認定有無犯罪事實的發生,應否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為正確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決定打下基礎。
3、處理
公安司法機關對立案材料進行審查和必要的調查后,應分別不同情況予以處理:
(一) 對于需要立案的案件,先由承辦人員填寫《立案報告表》,包括:填報單位、案別、編號、發案時間和地點、傷亡情況及財物折款、案情概述、承辦人員姓名及填表時間等。然后制作《立案請示報告》,經本機關或部門負責人審批后,制作《立案決定書》。最后,由負責審批人簽名或蓋章。屬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還要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不應當立案的,以書面形式通知下級人民檢察院撤銷案件。人民法院受理的自訴案件,經審查認為具備立案條件的,應當在收到自訴狀或口頭告訴第2日起15日以內立案,并書面通知自訴人。
(二)對于決定不立案的,由工作人員制作《不立案通知書》,有關負責人同意后,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并告知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主管機關應當認真復議,并將復議結果通知報案,控告,舉報的單位或者個人。自訴案件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應當在15日以內作出不立案決定,書面通知自訴人并說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對于那些雖然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是,需要其他部門給予一定處分的,應當將報案、控告或舉報材料移送主管部門處理,并通知控告。
(2)偵查的程序
1、偵查行為
在我國,偵查行為既包括偵查人員依法進行的專門調查活動,又包括為防止現行犯、犯罪嫌疑人繼續犯罪、逃跑、毀滅證據或自殺等而采取的強制措施。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我國偵查行為的體系,應當包含以下內容:詢問犯罪嫌疑人,詢問證人、被害人,勘驗、檢查、搜查,扣押物證、書證、鑒定、通緝、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逮捕等。
2、偵查終結
偵查終結是指偵查機關通過偵查,認為案件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足以認定犯罪嫌疑人是否犯罪和應否對其追究刑事責任而決定結束偵查,依法對案件做出處理或提出處理意見的一項訴訟活動。
3、補充偵查
補充偵查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依照法定程序,在原有偵查工作的基礎上,就案件中部分事實、情況重新進行偵查活動。補充偵查在程序上有以下三種:
(1)審查批捕階段的補充偵查
(2)審查起訴階段的補充偵查
(3)法庭審理階段的補充偵查
如果是由公安機關偵查終結,人民檢察院審查之后,需要補充偵查時,既可以決定將案件退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也可以決定自行偵查,必要時可以要求公安機關協助。但是,如果是人民檢察院自行偵查終結的案件需要補充偵查的,則不能退由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3)逮捕批準程序
公安機關要求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制作提請批準逮捕書一式三份,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
檢察機關在接到公安機關的報捕材料后,由審查逮捕部門指定辦案人員進行審查。辦案人員應當查閱案卷材料,制作閱卷筆錄,提出批準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意見,經部門負責人審核后,報請檢察長批準或者決定;重大案件應當經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必要的時候,人民檢察院可以派人參加公安機關對于重大案件的討論。
對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拘留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在7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未被拘留的,應當在接到提請批準逮捕書后的15日以內作出是否批準逮捕的決定,重大、復雜的案件不得超過20日。
檢察機關經審查應當分別作出以下決定:
(1)對于符合逮捕條件的,作出批準逮捕的決定,制作批準逮捕決定書;
(2)對于不符合逮捕條件的,作出不批準逮捕的決定,制作不批準逮捕決定書,說明不批準逮捕的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
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發現應當逮捕而公安機關未提請批準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的,應當建議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公安機關認為建議正確的,應當立即提請批準逮捕;認為建議不正確的,應當將不提請批準逮捕的理由通知人民檢察院。如果公安機關不提請批準逮捕的理由不能成立的,人民檢察院也可以直接作出逮捕決定,送達公安機關執行。
對于人民檢察院批準逮捕的決定,公安機關應當立即執行,并且將執行回執在3日以內送達作出批準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如果未能執行,也應當將執行回執送達人民檢察院,并寫明未能執行的原因。如果公安機關發現逮捕不當,應當及時予以變更,并將變更的情況及原因在作出變更決定后3日內通知原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變更不當的,應當通知作出變更決定的公安機關糾正。
對于不批準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說明理由,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同時通知公安機關。對于人民檢察院決定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應當立即釋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變更強制措施,并將執行回執在收到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后的3日以內送達作出不批準逮捕決定的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民事主體若實施了犯罪行為,其他公民可以在掌握一定證據的前提之下到公安機關報案,若達到了立案的標準,當地的派出所或者是公安機關會展開偵查,在偵查時若是發現了民事主體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之后,才能申請批捕。
立案偵查是什么意思
公安立案偵查期限是多久?
公安立案偵查有期限嗎?立案偵查有什么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強制執行公證效力是什么
2021-01-29強制傳喚是否折抵行政拘留
2020-11-19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家暴離婚起訴狀
2021-02-01判決生效后還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2-16勞動合同是否應當約定底薪
2020-11-23暑托班小朋友受傷了家長要求賠償怎么辦
2021-02-25房產證未辦理下來能否過戶
2020-11-27成都房屋中介租房收費是多少
2021-02-15勞動關系結束還能起訴嗎
2021-01-16工會的性質是什么
2021-02-26建筑公司勞務分包給個人合法嗎
2021-03-23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學生在校意外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0-12-23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實習期上高速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