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具備的立案條件是什么
(1)事實條件,即有犯罪事實或犯罪嫌疑人
有犯罪事實,是指有被客觀、真實的證據所證明的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的存在,包括犯罪的預備、實施、未遂、中止和既遂,但是,這不意味著證實犯罪的證據需要確實充分,但也不應是辦案人員憑估計、猜測得出的結論。這里所指“有犯罪事實”,主要是指犯罪事件已經發生,即有犯罪的客體和客觀要件;而對犯罪主體和犯罪主觀方面的查明則不是立案的必要條件,而是立案后需要進一步查清的問題。因此,此時的證據并不要求達到充分的程度,也不要求一定要查獲犯罪人,更不要求查明全部案件的事實和情節。
(2)法律條件,即需要追究刑事責任
立案追究的行為,必須是具有社會危害性和刑罰應罰性的行為,只有當這種犯罪事實確需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時,才予以立案。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案(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二款)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員在民事、行政審判活動中,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節嚴重的行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枉法裁判,致使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2、枉法裁判,造成個人財產直接經濟損失10萬元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不滿10萬元,但間接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
二、立案的有效時日是多長
刑事案件以《立案決定書》的日期為準。民事案件法院受理之后會向原告發送《受理案件通知書》。
《民事訴訟法》中有規定: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收到起訴狀或者口頭起訴,經審查,認為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并通知當事人;認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在公民的權益受到了侵犯后是可以通過法律的途徑來維權,那么在提起訴訟后也是會有相關機構進行立案調查,如果不法分子捏造的事實提起民事訴訟,也是會妨害司法秩序或者嚴重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所以在發現了此類虛假訴訟時也是會對當事人的處罰的。
立案偵查后多次抓人合法嗎?
立案偵查不予起訴的條件有哪些?
公安立案偵查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索賠和解的處理程序有哪些
2020-11-28無固定期限合同員工可以拒絕解雇嗎
2021-01-01非婚生子可以繼承生父遺產嗎
2021-01-08執行令下達后才能探視嗎
2021-03-17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陰陽合同怎么補交稅
2021-02-21擔保合同都是怎么擔保的
2020-11-17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沒有勞動糾紛是否就沒有經濟糾紛
2021-02-08什么叫提存保險金
2020-11-30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保險合同無效有什么原因和后果
2021-02-06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