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張先生與李先生是好朋友,為投資所需,在2007年共同購買了一處200萬元的房產,其中張先生出資150萬元(包括以張先生名義向銀行借款120萬元和現金30萬元),李先生出資現金50萬元,兩人口頭商定銀行借款由張先生負責歸還,房屋登記為共同共有。后來,房價漲到360萬元,兩人為了房子的事產生了糾紛,于是起訴到法院。
類似案例屢見不鮮,司法實務中法院審判思路也不盡相同,為避免糾紛,建議合伙買房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弄清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的區別
共有產權在進行產權登記時有兩種方式:一種為共同共有,一種為按份共有。不同的登記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分割方式也不一樣。
簡單地說,共同共有是不分份額大小的共有,分割時原則上是均分,同時考慮到出資等因素。按份共有原則上按照出資比例來分割,除非雙方約定不按出資比例分割。
所以,如雙方出資不同,就應當登記為按份共有,并且將各自所占份額寫清楚。
二、簽訂書面協議
光在產權登記上注明還不夠,最好還能簽訂一份書面的協議:寫清楚各自的出資方式、出資金額、貸款由誰償還、按什么方式分割,相關的稅費、租金收益、使用、物業管理費等如何承擔或分享等等,將責權利約定明晰。萬一雙方產生糾紛,這份書面協議將成為解決糾紛的重要依據。
三、銀行借款詳細約定
實務中,對以一方名義向銀行借款并按月償還的性質如何認定,法院有不同的理解。有的法院認為一方向銀行的借款也屬于該方出資,是通過融資方式的出資;有的法院則認為,只有實際拿出來的首付和每月已歸還的利息和本金才算是出資。筆者另一個案件中,法院將投資總額計算為雙方首付與已還銀行的本金及利息之和,而不將投資總額理解為房價款的簡單相加。
因此,如以一方名義向銀行借款并獨自歸還,應當在書面協議中寫清楚銀行借款是否算一方出資以及將來的分割方式。如以一方名義向銀行借款而由雙方共同償還,應當詳細約定款項進出的賬戶,每月還款也應當通過銀行轉賬。有的案件中一方把現金交付給借款的一方來還貸,這在產生糾紛后就難以舉證自己的出資款項了。要在共同投資中避免這樣的風險。
合伙買房時,在產權方面一定要記住這三大注意事項,這樣才能避免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銀行帳號被法院凍結結案后法官不解凍怎么辦
2021-03-08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人數是多少
2020-12-01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標準是怎樣
2021-02-26交通事故怎么申請財產保全
2021-02-18意外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22指定管轄偵查時傳喚可否異地
2021-01-29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公司不成立工會可以嗎
2020-11-15拆入資金用于什么方面
2021-02-08無效擔保合同如何賠償呢
2021-02-07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房產部分贈與怎么收稅
2021-03-20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壽險中的事故是保險責任嗎,壽險理賠流程有哪些
2020-11-10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論保險合同的有效訂立
2021-03-02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