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統人員居間虛報利息牟利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
一、金融系統人員居間虛報利息牟利
李某系金融系統人員,認識一些欲高息對外進行民間放貸人員,便私下幫其尋找高息借款人員,每筆款項向借款人虛報二分之一利息,從中受惠。對于虛報的利息,出借人和借款人均不知情,每介紹成一筆貸款,李某還向雙方索要500元中介費用。一年來,李某以虛報利息的手段獲利20萬元,其中有一筆25萬元的借款因借款人躲債無法追回。
二、行為人構成何種犯罪
李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存在分歧。有觀點認為李某不構成犯罪。李某的行為系一種居間介紹行為,雙方當事人并未受到任何損失,李某嚴格按照出借人要求的利息出借款項,未損害出借人利益;借款人明知利息數額,自愿借款出息,也未損害借款人利益。同時,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比較常見,出借人、借款人也大多通曉中間人會從中抽利,已成為交易慣例,屬正當的交易行為。有筆款項未追回,并非李某的原因。李某的行為沒有擾亂正常的民間借貸和金融秩序,故不構成犯罪。
本文認為李某構成詐騙罪。
從個案的角度來看。當前,民間居間介紹借貸并從中抽利的現象較為常見,但行為人如果沒有隱瞞事實真相,而是向當事人雙方講明了自己的獲利途徑,并被雙方當事人接受,且符合法律規定,則該行為并無不當。如果行為人采取隱瞞事實的手段從中抽利,但獲利不大,未導致嚴重后果,未擾亂正常的民間借貸秩序,則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若行為人采取隱瞞事實真相,虛報利息從中獲得較大利益,導致了嚴重后果,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不穩定因素,擾亂了正常的民間借貸和金融秩序,則構成犯罪。本案中,李某不僅虛報利息獲得巨利,而且還另外收取中介費用,已經超出正常的居間介紹范疇,并造成了嚴重的后果,對民間借貸秩序和國家金融秩序造成了直接和間接的惡劣影響,故應構成犯罪。
從刑法法益的角度來看。李某的行為已經超出一般的民事欺詐范疇,其采取隱瞞事實真相的手段,使雙方當事人蒙受巨大利息損失,由于自己的過失,導致了25萬元欠款無法追回的后果,嚴重侵犯了刑法所保護的國家和個人的合法利益,構成犯罪。
從客觀行為上來看。李某明知自己采用隱瞞真相、虛報利息的手段,會使雙方當事人產生錯誤認識,并基于此錯誤認識遭受利息損失,仍主動予以繼續實施,且詐騙數額巨大,符合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
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知道行為人可認定為詐騙罪,那么按照法律規定,行為人應受到相應的處罰。同時也要提醒各位不要因眼前的利益而無視法律,要知道法律不會無視你的違法行為。如果您還遇到什么較為復雜的法律問題,我們律霸網會為您提供法律咨詢服務,歡迎來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增資后需要公示嗎
2020-12-17保證合同糾紛案
2020-12-16教授猥褻學生,學生是否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2021-02-28刑事案件律師的收費標準
2020-12-21兒媳婦有權利住公婆的房子嗎
2020-12-23公司在合同期內要辭退員工應該有補助嗎
2021-03-22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合同詐騙與合同糾紛有沒有區別
2021-02-09企業重組員工的經濟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22保險合同變更的要件有哪些
2021-01-03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短期健康保險與長期健康保險的區別
2021-01-14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草案)
2021-01-01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土地流轉和土地托管的概念是什么,農民不愿意土地托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1-02-172020年城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及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