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此并沒有明確規定。不過,律師結合專業經驗總結出一些結論,供購房者參考。
第一種情況——在房屋未轉移的情況下,已經辦理商品房過戶登記手續的購房人擁有房屋所有權。《物權法》第九條規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由此可知,房屋的過戶登記屬于物權的變更,所以辦理了商品房過戶登記手續的買受人就擁有了該房屋的所有權,成為房屋產權人。
第二種情況——兩個買受人均未辦理商品房過戶登記手續,且房屋尚未交付,房屋所有權應歸已經辦理商品房預告登記手續的購房人所有。《物權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簽訂房屋買賣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議,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構申請預告登記。預告登記后,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該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預告登記,有效防止了一房二賣現象,保護了買房人的合法權益。
第三種情況——兩份合同均未辦理登記手續,那么先行轉移占有房屋的購房人擁有房屋所有權。《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對房屋的轉移占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由此可見先行合法占有房屋具有公示與公信作用。其中的一份合同得到了實際履行,體現了賣房人的意愿,這種履行是合法履行,應當遵守合同的實際履行原則,維護已完成的交易。
第四種情況——兩份合同均未辦理過戶登記和預告登記手續,且標的房屋尚未交付,那么預先支付房屋價款的購房人應該擁有房屋所有權。因為預先支付房屋價款就意味著履行了房屋買賣合同,因此履行了合同義務的購房人,應該擁有爭議房屋的所有權。這樣既可以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促進合同的善意履行,同時也能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第五種情況——一份合同在先已經辦理商品房過戶登記手續,一份合同在后交付了標的物房屋,那么已經辦理商品房過戶登記手續的購房人應該擁有房屋所有權。依據物權公示性及對抗性原理,對于已登記的房屋所有權應被認定為合同已經得到實際履行,不管房屋是否交付,都無法對抗已經辦理房屋登記手續的合同的效力。
如果上述情況均未發生,則簽約在先的買受人擁有房屋所有權。根據公平、誠實信用的民事行為基本原則,兩份合同均處于未實際履行的狀態,應當以簽訂在先的合同優先得到履行,而合同未得到履行的一方購房人可以從賣房人處得到違約賠償,來補救合同未實際履行所產生的后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自訴狀(樣式)是怎樣的
2021-01-30律師能否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1-092020國務院出臺的醫療糾紛處理新規定
2021-01-21申請法律援助申請作假有什么后果
2021-01-21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車禍出院后應該該先走哪個程序
2020-12-18夫妻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3-06生活不困難也能索要贍養費嗎
2020-11-28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21現在判刑還注銷戶口嗎
2021-01-10細數常見的房地產中介的欺詐行為
2021-03-20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買賣投連險有哪些費用需要交納
2021-03-24不能投保貨物運輸保險的物品
2021-03-26保險應當依法繳未簽合同應該怎么樣的
2020-12-20如何提防人壽保險合同條款中的陷阱
2021-03-10保險合同糾紛案例(保險合同條款的解釋)
2020-12-21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