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械斗毆定義怎么解釋?
關于“械”的界定。
對于“械”,一般理解為“器械”、“武器”,筆者傾向與《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二款的“兇器”作等同理解。當然,這里的“械”應當具備堅硬的物理屬性,不把一些有毒、有害的液體、氣體包括在內。
(1)既然《刑法》把“持械聚眾斗毆”作為聚眾斗毆罪的加重處罰情節,說明它的社會危害性遠遠大于一般普通聚眾斗毆,如果持械斗毆正常情況下明顯不致導致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則不足以為加重處罰提供正當性,在聚眾斗毆造成他人重傷的情況下,按故意傷害罪追究刑事責任時,一般也是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之間處罰,如果持械使用的結果沒有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則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明顯不符合罪刑相當原則,既然《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了轉化定罪,就意味著按第二款處罰就比按第一款處罰要重。
(2)聚眾斗毆罪侵害的法益是公共秩序,而不是參與斗毆者的人身權利。對于沒有參與斗毆的社會公眾來講,對其主要的不利影響是恐慌,而不是傷害。因此,持械聚眾斗毆中持的“械”必須是在正常情況下看來能夠“明顯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能夠造成公眾的緊張、不安甚至恐懼,普通的打架斗毆顯然達不到這種情形,持有普通的能夠造成他人輕傷害的“械”,也不會足以造成公眾的恐慌,也不符合公眾認識,違反了國民預測性,既然《刑法》要對此種情形加重處罰,必須有其必要性與合理性。在日本,西田典之教授也認為兇器需要“在外觀上足以使人產生危險感、不安感”。大谷實教授也持類似觀點。
因此,筆者認為象管制刀具、槍支、鐵棍、斧頭等明顯能夠造成他人重傷或者死亡的器械認定為持械的“械”,而木棒、木棍、酒瓶、磚頭等不宜認定為“械”
綜上所述,根據刑法的條文規定,持械是聚眾斗毆罪的法定加重情節,那到底什么情況可以認定為持械聚眾斗毆呢,還需要依據刑法條文的解釋原則對持械斗毆進行解釋,小編已經在上文告訴大家持械斗毆定義怎么解釋了,相信大家現在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當然,如果發生持械斗毆的情況時還是要及時報警處理的。
?對打架斗毆處罰是怎樣的
?聚眾斗毆主犯能保釋嗎?保釋要如何辦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開庭認罪是否可以判緩
2020-12-02傷殘鑒定必備手續是什么
2021-01-28累犯絕對不適用緩刑嗎
2020-12-05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看守所探視要怎樣申請
2020-12-18發生車禍后怎樣收集證據
2021-02-14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合同形式瑕疵處理
2020-11-18買受人遲延受領貨物造成貨物變質的,風險誰來承擔
2021-01-07違反醫療服務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02交通事故磕碰需要賠償嗎
2020-12-27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會提起上訴嗎
2021-03-11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理賠遭拒消費者狀告保險公司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