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的區(qū)別
依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犯罪,破壞生產經營罪侵犯的客體生產經營活動,而強迫交易罪侵犯的客體是交易方的合法利益和商品交易市場秩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七十六條?【破壞生產經營罪】由于泄憤報復或者其他個人目的,毀壞機器設備、殘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壞生產經營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二十六條?【強迫交易罪】以暴力、威脅手段,實施下列行為之一,情節(jié)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jié)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一)強買強賣商品的;
(二)強迫他人提供或者接受服務的;
(三)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投標、拍賣的;
(四)強迫他人轉讓或者收購公司、企業(yè)的股份、債券或者其他資產的;
(五)強迫他人參與或者退出特定的經營活動的。
強迫交易行為的特點形式
1、經營者濫用獨占地位,進行強迫交易。該類強迫交易的行為,是指公用企業(yè)或其他依法具有獨占地位的經營者利用其獨占地位,強迫消費者購買其商品或者接受其服務的行為。
2、濫用行政權力,進行強迫交易。該類強迫交易的行為,是指政府或其他屬職能部門濫用職權,強行千預消費交易,強迫消費者購買某一經營的某種商品或接受某種服務的行為。
3、經營者通過搭售或附加不合理條件,進行強迫交易。所謂“搭售”,是指經營者在出售優(yōu)質名牌、暢銷商品寸強行搭配出售消費者所不需要的劣質滯銷的產品的行為,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某一個商品時經營者強行要求同時購買其他商品的行為。“附加不合理條件”,是指在消費交易過程中,經營者向消費者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作為交易成立的條件。
4、經營者利用郵購,預售、分期付款、上門推銷的方式,進行強迫交易的。通過該類方式進行消費交易的過程中,消費者獲取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的渠道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消費者通常很難對其他經營者的同類商品或者服務及其交易條件等進行較為直接全面的比較,從而使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限制。有些經營者正是利用這類交交易方式中存在的局限性,向消費者強行推銷假冒偽劣的商品或者價高質次的服務。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jù)我國刑法的規(guī)定,破壞生產經營罪與強迫交易罪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犯罪,破壞生產經營罪侵犯的客體生產經營活動,而強迫交易罪侵犯的客體是交易方的合法利益和商品交易市場秩序。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wǎng)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撤銷無效婚姻要多久執(zhí)行
2021-02-02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申請專利后能否主動撤回
2020-12-31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公示催告的管轄
2021-01-28價格欺詐的消費者的賠償標準
2020-11-15事實收養(yǎng)關系的認定
2020-11-28傷殘鑒定程序怎么辦理?
2020-12-17家庭暴力引發(fā)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民間房產抵押借貸流程
2021-01-03經濟賠償金是什么
2021-01-24簽訂勞動合同公司名稱變了還有效嗎
2021-03-04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xù)
2020-12-24勞動糾紛調解手續(xù)有哪些
2021-02-02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人身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1-03-06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到期數(shù)小時后投保車輛發(fā)生火災
2020-11-24如何認定第三者損害
2020-11-25保險代理人的代理行為如何認定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