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意傷害罪,我國實行罪責自負的刑法原則,查明危害結果與危害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決定行為人對該結果是否負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要認定故意傷害罪,追究被告人相應的刑事責任,必須確定被告人實施了傷害行為與被害人的損害后果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在實踐中損害后果的產生原因并不是單一的,僅僅就由傷害行為引起,總是介入了各種各樣的因素,使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變得復雜,對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及其它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對正確認定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罪重罪輕,有著十分重要的刑法學意義;
首先,故意傷害罪的主觀方面是否必須具有傷害的故意。傷害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造成較為嚴重結果,即傷害后果的認識。這包括:
1、結果犯的主觀罪過,是行為人對行為危害結果的認識態度。根據刑法規定,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犯罪,結果犯的主觀方面是行為人對分則規定的危害結果有罪過。評價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犯罪故意,是要分析其主觀上是否對危害結果有罪過,對危害結果是否預見或明知,是考察行為人是否有犯罪故意的唯一因素。
2、故意傷害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嚴重的傷害結果。故意傷害罪屬結果犯,必須要求傷害結果達到一定嚴重程度才構成犯罪。即故意傷害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傷害結果發生,因而發生這種結果的,是傷害故意。這種傷害的結果,其實質就是輕傷以上的結果。
當然很多情況下行為人不能認識到輕傷標準,但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程度是能夠認識到的。比如打人一鐵棍,行為人就應當認識到其傷害結果達到嚴重的程度。行為人可以對犯罪的標準一無所知,但至少他自己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判斷。當然具體最后是否嚴重到一定程度,要由相關法律部門去鑒定。再如,當胸推人一下,行為人一般情況下主觀上就認識不到其行為會達到傷害的程度,其主觀上就不存在犯罪故意。
其次,實踐中應當區別傷害與毆打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企業改制的司法解釋
2020-12-09行政拘留怎么撤銷案底
2020-11-17交通事故碰到人如何處理
2021-02-28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采用什么形式
2021-01-20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試用期內競業限制協議生效嗎
2021-02-27涉外勞動爭議管轄權歸屬問題解答
2021-01-23職工在廠里吃早餐時猝死能否認定為工傷
2021-02-22離職后利用公司的商業機密合法嗎
2021-02-01人身保險的保險金額是由投保人承擔嗎
2020-11-15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司機太激動操作失誤,乘車人被本車壓傷,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1-01-26出門旅游因為暴雨致人受傷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職工的基本保險有哪些
2021-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旅行社責任保險主要功能
2021-01-03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意外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