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故意傷害罪,我國實行罪責自負的刑法原則,查明危害結果與危害行為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是決定行為人對該結果是否負刑事責任的客觀依據。要認定故意傷害罪,追究被告人相應的刑事責任,必須確定被告人實施了傷害行為與被害人的損害后果是否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在實踐中損害后果的產生原因并不是單一的,僅僅就由傷害行為引起,總是介入了各種各樣的因素,使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變得復雜,對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的關系,及其它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進行詳細認真的分析,對正確認定故意傷害罪與非罪,罪重罪輕,有著十分重要的刑法學意義;
首先,故意傷害罪的主觀方面是否必須具有傷害的故意。傷害的故意是指行為人對自己的行為會造成較為嚴重結果,即傷害后果的認識。這包括:
1、結果犯的主觀罪過,是行為人對行為危害結果的認識態度。根據刑法規定,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犯罪,結果犯的主觀方面是行為人對分則規定的危害結果有罪過。評價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有犯罪故意,是要分析其主觀上是否對危害結果有罪過,對危害結果是否預見或明知,是考察行為人是否有犯罪故意的唯一因素。
2、故意傷害罪要求行為人主觀上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嚴重的傷害結果。故意傷害罪屬結果犯,必須要求傷害結果達到一定嚴重程度才構成犯罪。即故意傷害罪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傷害的結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傷害結果發生,因而發生這種結果的,是傷害故意。這種傷害的結果,其實質就是輕傷以上的結果。
當然很多情況下行為人不能認識到輕傷標準,但對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的嚴重程度是能夠認識到的。比如打人一鐵棍,行為人就應當認識到其傷害結果達到嚴重的程度。行為人可以對犯罪的標準一無所知,但至少他自己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判斷。當然具體最后是否嚴重到一定程度,要由相關法律部門去鑒定。再如,當胸推人一下,行為人一般情況下主觀上就認識不到其行為會達到傷害的程度,其主觀上就不存在犯罪故意。
其次,實踐中應當區別傷害與毆打的區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民扭送錯誤如何處理
2021-01-04孩子讓狗咬了要報警嗎
2020-12-16對錯判的反映和申訴的處理
2021-01-01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酒后襲警罪會加重量刑嗎
2021-02-09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未經消防驗收房屋出租合同效力應怎樣認定
2021-03-21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申請先予執行的裁定時間
2020-12-07主合同無效定金返還嗎
2021-02-02拆出資金限于哪些
2021-02-02反擔保合同抵押中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什么
2020-11-12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已登記的地役權申請轉移登記提交的材料
2021-03-17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詢問解答】離職時被老板惡意扣工資怎么辦
2020-11-10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7如何準備理賠申請材料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