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闞珂解讀特種設備安全法
5月14日,陜西省西安市某小區一臺電梯廳門打開,但轎廂并未停在本層,致使1名乘客墜入井道死亡;
5月15日,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某大廈電梯在轎門和廳門均未關閉的情況下突然下行,導致1名女乘客被夾進電梯井道與轎廂縫隙中死亡;
5月16日,云南省玉溪市某中醫院1名乘客墜入電梯井道死亡……
最近一段時間,電梯領域接連發生的事故牽動著人們的神經,與此同時,包括電梯在內的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情況也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6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該法有何特點?對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有何作用?值此法律出臺之際,《法制日報》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
以人為本立法為民
安全工作無小事。
闞珂介紹,說到特種設備,有些人可能比較陌生,但提到其中的電梯、客運索道、游樂設施,大家就熟悉了。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法的界定,特種設備包括鍋爐、壓力容器(比如汽車罐車、液化石油氣鋼瓶)、壓力管道(比如石油天然氣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八大類。這些設備一般具有在高壓、高溫、高空、高速這“四高”條件下運行的特點,具有易燃、易爆、沖撞、高空墜落等危險性,一旦發生事故,極易導致人身傷亡。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特種設備數量迅猛增長,與此同時,特種設備安全形勢也更加復雜。
“以人為本、立法為民,是我國立法工作始終堅持的一項根本原則。”闞珂表示,立法就是要解決實踐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面對嚴峻的特種設備安全形勢,面對群眾的呼聲和實踐中迫切需要通過立法加以解決的問題,全國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本著對人民生命安全高度負責的精神,經過充分醞釀、深入調研,三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及時出臺了特種設備安全法。
“這一立法,為當前全國上下高度重視、狠抓安全生產工作提供了進一步的法律依據。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向科學化、法制化方向邁進了一大步。”闞珂說。
安全責任企業為先
產品質量關乎人民群眾的生命,也關乎企業的生命。
“保障特種設備安全,企業要首先承擔責任。”闞珂介紹,特種設備安全法總結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的實踐經驗,首次從立法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承擔安全主體責任、政府履行安全監管職責和社會發揮監督作用三位一體的新的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模式。三者當中,強調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安全責任是第一位的。
闞珂深有感觸地說,確立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是從屢屢發生的特種設備安全事故血的教訓中得出的重要經驗。從以往情況看,發生特種設備安全事故,大多數是由于企業安全管理不善、安全責任不落實導致的。特種設備安全法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包括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的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處以罰款,督促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真正意識到安全是企業的首要責任,也是企業的生命。沒有安全,企業的長遠發展也無從談起。
那么,特種設備安全法從哪些方面規定了企業的責任?
闞珂介紹,強調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主體責任,首先要求生產單位生產出來的必須是安全的產品。為保障生產出安全的產品,特種設備安全法對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等單位規定了行政許可制度,生產單位開展生產活動前,必須具備法定條件、取得監管部門頒發的相應的許可;在經營環節,法律禁止銷售、出租未取得許可生產的特種設備或者國家明令淘汰和已經報廢的特種設備;在使用環節,法律要求所有的特種設備必須向監管部門辦理使用登記方可使用,使用單位要落實崗位責任、對設備安全運行情況定期開展安全檢查,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一旦發現設備出現故障,應當立即停止運行、進行全面檢查,消除事故隱患。
“加強維護保養是保障特種設備安全的重要措施。”闞珂說,近年來連續發生的多起電梯安全事故表明,維護保養是關鍵,也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環節。尤其是在地鐵站、商場等公共場所,人員流動量大,電梯等設備長時間處于高負荷滿載使用,經常性的安全檢查和維護保養就顯得尤為重要。針對類似問題,特種設備安全法作了有針對性的規定。例如,法律中明確要求電梯維護保養必須要由有資質的單位承擔,承擔維護保養工作的作業人員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取得作業人員資格;維護保養過程應當嚴格執行安全技術規范要求,并落實現場防護措施,保證施工安全。
住宅小區電梯故障也是人民群眾反映較為突出的問題。闞珂介紹,針對住宅小區電梯安全管理不到位的問題,法律作了專門規定。按照規定,如果業主委托物業服務單位管理小區的電梯,物業服務單位應當依法履行安全管理義務,一旦發生事故,物業服務單位如果沒有盡到安全管理義務,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此外,對醫院、旅游觀光塔等一些特定場所的電梯,有關安全技術規范還要求配備專業操作人員負責操作電梯,確保乘梯人的安全。
闞珂介紹,法律要求特種設備從生產、經營、使用,直至報廢的整個生命周期,都應當有完整的信息記錄,也就是建立了特種設備“身份證”制度。這樣規定的目的,就是要確保一旦發生事故,能夠迅速查清是哪個環節的疏漏和問題,找出問題,不僅有利于追究責任,也有利于更好地改進安全工作。
政府監管盡責到位
在強調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的同時,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能也要進一步加強。這在特種設備安全法中有所體現。
闞珂指出,政府部門對特種設備安全的監管,不應是“保姆式”越俎代庖地包攬企業的安全責任,而是要實行“警察式”的監管。總的來講,監管部門就是要按照法律規定的職責和權限,依法督促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和檢驗、檢測機構認真落實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和要求,一旦發現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查處。例如,在實施特種設備生產許可工作中,決定是否給予許可,要嚴格審查申請單位是否符合法定條件;根據有關方面的舉報或者在主動實施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特種設備存在嚴重事故隱患的,應當責令有關單位及時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隱患;發現特種設備應當召回而不召回的,應當責令生產單位立即召回;發現特種設備已經達到報廢條件,應當及時督促使用單位依法履行報廢義務。
社會監督齊抓共管
特種設備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參與。
“在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加強政府部門監管同時,還必須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到特種設備安全工作中來。加強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等各方面對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的監督作用,齊抓共管,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闞珂說。
闞珂介紹,為加強特種設備安全工作,特種設備安全法對社會各方面和公民個人參與特種設備安全監督工作作了規定。在生產過程和日常生活中,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涉及特種設備安全的違法行為,有權向監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及時處理。
“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要保障公眾的知情權。”闞珂指出,特種設備安全法規定,特種設備監管部門應當定期向社會公布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法律還要求監管部門對依法辦理使用登記的特種設備建立完整的監督管理檔案和信息查詢系統,便于社會公眾查詢了解特種設備的安全使用狀況。
安全意識常抓不懈
做好特種設備安全工作,離不開社會公眾安全意識的提高和自我保護能力的增強。
“從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我們可以看出,如果社會公眾能夠增強安全和自我防護意識,一些慘痛的事故原本完全可以避免。”闞珂表示,特種設備安全法對社會公眾乘坐、操作特種設備有明確具體的安全要求。法律規定,公眾乘坐或者操作電梯、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應當遵守安全使用說明和安全注意事項的要求,服從有關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指揮;遇有運行不正常時,應當按照指引,有序撤離。公眾對此應當予以足夠重視。每一位公民都要切實增強安全和自我防護意識,了解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踐行安全第一的理念。
在采訪接近尾聲時,闞珂充滿期待地說,徒法不足以自行。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是嚴肅的,而法律各項規定的落實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法律頒布實施后,社會各界要一體遵循。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要自覺守法,安全工作要常抓不懈;政府部門要嚴格執法,督促有關方面落實安全責任、做好安全工作;新聞媒體應當大力宣傳,為這部法律的貫徹實施創造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要通過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確保特種設備安全使用,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
給特種設備運行裝上“安全閥”
□朱磊
6月29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這是我國首部對各類特種設備安全管理作統一、全面規范的法律。此前,2003年出臺的《特種設備監察條例》,為我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工作奠定了基礎。如今,特種設備安全法的頒布,使我國特種設備安全工作又步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特種設備是一個國家經濟水平的代表,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裝備。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使用的各類特種設備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并呈現大型化、高速化的趨勢。與此同時,我國特種設備的重大、特大事故也時有發生。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共發生較大以上事故1538起,死亡1601人,受傷1744人。尤其是近年來幾個大城市相繼發生多起電梯和自動扶梯事故,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特種設備安全形勢不容樂觀。
特種設備一旦發生事故,將會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嚴重損失。因此,立法保障特種設備安全運行刻不容緩。特種設備安全法進一步突出了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單位的安全主體責任:強化了生產企業保障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的責任;明確了特種設備經營者的安全責任;突出強調了使用者保障特種設備使用安全的責任。此外,法律強化了民事賠償責任,明確規定“違反本法規定,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以更好地保護人民群眾的安全健康和切身利益。
特種設備具有潛在危險性,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從1955年開始,我國對特種設備實施強制性安全監管制度。特種設備安全法在堅持原有有效制度的基礎上,面對新的形勢、新的要求,提出了對特種設備實施分類監管的原則,政府監管注重抓重點、抓關鍵,目的是為了真正做到該管的都管住、管好。
特種設備安全法的頒布,建立了嚴格的特種設備安全責任體系,有助于增強企業的責任感,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監管水平,也有助于全民特種設備安全意識的提升。這部法律的出臺,對于從制度上、源頭上有效防范、減少和遏制特種設備重大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留置權是登記生效嗎
2021-01-01流產期間能辭退嗎
2021-03-02破產和解程序中取消讓步和取消和解有什么區別
2021-02-10新三板定向增發涉及哪些制度問題
2021-03-13非直系親屬房產贈予合同怎么寫
2021-03-14老年人的立遺囑權應該如何保護
2020-11-18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房產證過戶了原來房產證還有效嗎
2020-11-08領結婚證會查精神殘疾病史嗎
2020-12-10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房產證沒過戶可以直接辦不動產嗎
2021-03-10人身保險投保方擁有怎樣的權利
2021-01-28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保險法對保險欺詐規定了三種仲裁方式
2020-12-20提供發票原件才會理賠嗎
2021-02-19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城市土地可以轉讓嗎
2021-03-09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補償嗎
2021-02-06城中村拆遷可以要求原地回遷嗎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