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拐賣婦女兒童罪
(一)拐賣婦女兒童罪,是指以出賣為目的,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
(二)拐賣婦女、兒童罪的構成:
1、本罪侵犯的客體是被害婦女、兒童的身體自由權和人格尊嚴權。本罪侵犯的對象為婦女、兒童。
2、本罪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非法拐騙、綁架、收買、販賣、接送或者中轉婦女、兒童的行為。
①所謂拐騙,是指行為人以利誘、欺騙等非暴力手段使婦女、兒童脫離家庭或監(jiān)護人并為自己所控制的行為。拐騙的方法多種多樣:有的是在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物色外流婦女,并用謊言騙取信任,達到自己的罪惡目的;有的是利用各種關系,花言巧語夸某地生活好,以幫助介紹對象、安置工作等為誘餌,誘騙婦女隨自己離家出走;有的是以幫助照看為名將兒童從監(jiān)護人手中騙走;有的則是以幫助引路、給零食等方法,將兒童拐走。
②所謂綁架,是指以暴力、脅迫、麻醉等方法將被害人劫離原地和把持控制被害人的行為。
③所謂收買,是指為了再轉手出賣而從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手中買來被拐騙婦女、兒童的行為。
④所謂販賣,是指行為人將買來的被拐的婦女、兒童再出賣給第二人的行為。
⑤所謂接送、中轉,是指在拐賣婦女、兒童的共同犯罪中,進行接應、藏匿、轉送、接轉被拐騙的婦女、兒童的行為。將收買、綁架、販賣、接送、中轉被拐騙婦女、兒童的行為作為拐賣婦女、兒童犯罪的表現(xiàn)形式,是本法對拐賣人口犯罪立法的進一步完善。
根據(jù)本條規(guī)定,行為人只要實施了拐騙、綁架、收賣、販賣、接送或者中轉婦女、兒童中的任何一種行為,即構成拐賣婦女、兒童罪。在五種行為方式中,拐騙和販賣是拐賣婦女、兒童罪中最主要、最常見的客觀表現(xiàn)。
3、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任何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并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而且行為人主觀上具有出賣的目的。
二、拐賣婦女兒童罪如何認定
(一)本罪與介紹婚姻索取財物的界限
借介紹婚姻而索取財物,是指行為人借為男女雙方做婚姻介紹人的機會,向其中一方或雙方索取財物的行為。借介紹收養(yǎng)而索取財物,是指行為人借為他人介紹收養(yǎng)的機會,向收養(yǎng)一方索取財物的行為。又分拐賣婦女、兒童罪與上述兩種行為,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1、是否具有欺騙和違背婦女意志的情形。被拐賣婦女除個別情況是出于婦女自愿以外,大多數(shù)是被欺騙和違背其意志的;而介紹婚姻索取財物的行為,其婚姻是建立在女方自愿的基礎上,并不違背其意志,不具有欺騙性。介紹收養(yǎng)兒童,須是出于雙方自愿,特別是送養(yǎng)方必須是出于自愿、收養(yǎng)關系成立,介紹人只是起牽線搭橋作用。
2、收取財物的性質不同。拐賣婦女、兒童收取財物具有交易的性質,行為人獲取的財物是婦女、兒童的身價,且數(shù)額較高;而介紹婚姻、介紹收養(yǎng)的,收取的財物具有酬謝的性質,不是將如女、兒童作為買賣的對象,行為人是在婚姻、收養(yǎng)關系自愿成立的基礎上索取酬金,數(shù)目相對較低。
3、主觀目的不同。行為人拐賣婦女、兒童主觀上是以出賣為目的;而介紹婚姻、介紹收養(yǎng)兒童索取財物是以獲取財物作為適當?shù)某曛x。
(二)本罪與詐騙罪的界限
一般情況下,拐賣婦女、兒童罪與詐騙罪很容易區(qū)分。但在實踐中,有的婦女與他人合謀,以介紹婚姻或者被“賣”的形式設置騙局,騙取買方財物后逃走,有的婦女甚至跟“收買”者生活相當長一段時間。區(qū)別這種形式的詐騙罪與拐賣婦女罪應主要把握以下兩點:
1、犯罪目的不同。詐騙罪的犯罪目的是騙取錢財;拐賣婦女罪的犯罪目的則是為了出售婦女后獲得財物。
2、客觀表現(xiàn)不同。詐騙罪在客觀上表現(xiàn)為婦女與他人合謀共犯,騙取他人錢財;拐賣婦女罪則是行為人對婦女采取欺騙、蒙蔽手段,將其賣給他人。
(三)本罪的一罪與數(shù)罪的界限
根據(jù)本條的規(guī)定,犯罪分子在拐賣婦女、兒童的過程中,有下列情形的,應當作為犯罪情節(jié),不單獨定罪,而與拐賣婦女、兒童罪實行并罰:
(1)奸淫被拐賣的婦女。這里的“奸淫”,不論行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或者脅迫等強制手段,也不論被害婦女是否有反抗行為,都可以認定為量刑情節(jié),但不能單獨定罪。
(2)誘騙、強迫被拐賣的婦女賣淫或者將被拐賣的婦女賣給他人迫使其賣淫的。
(3)以出賣為目的,使用暴力、脅迫或者麻醉方法綁架婦女、兒童的;
(4)以出賣為目的,偷盜嬰幼兒的。
(5)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者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這里指的是,由于犯罪分子拐賣婦女、兒童的行為,直接、間接造成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或其親屬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例如:由于罪犯采用拘禁、捆綁、虐待等手段,致使被害人重傷、死亡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由于罪犯的拐賣行為以及拐賣中的侮辱、毆打等行為引起被害人或其親屬自殺、精神失常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等等。除此之外,對在拐賣婦女、兒童的犯罪過程中犯有其他罪行的,如對被拐賣的婦女、兒童故意殺害、傷害的,對行為人應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與拐賣婦女、兒童罪實行并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框架是否要約定期限
2020-11-24訂金與定金的差別有哪些
2020-12-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收費標準的請示的復函
2020-12-20無責撞死人要坐牢嗎
2021-02-01反擔保合同的要點是什么
2020-11-21怎樣做好訴訟前的準備
2020-12-25檢察院受理土地糾紛嗎
2021-01-12在發(fā)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人事入職交錢合法嗎
2021-01-12農民工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進行投訴舉報?
2021-02-03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什么是保險近因原則
2021-02-25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保險賠償后能減輕交通肇事罪嗎
2020-11-18交通事故車主拒賠幾天可起訴
2020-11-16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七十三條
2021-03-08什么叫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
2021-01-17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流轉(續(xù)期)合同怎么寫
2020-11-09